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尿毒症合并肠癌,难症获救治
TUhjnbcbe - 2022/7/25 19:12:00

虽然新冠疫情反反复复,但却无法阻挡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脚步。今年3月末,黑龙江省医促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睿教授和他的团队勇担风险,在全市部分区域处于严格管控的状态下,积极创造条件,为一位尿*症合并肠癌的七旬老人成功施行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及降结肠造口术”,由此彻底清除了病灶,解除了肠梗阻的威胁。由于术前充分评估研判,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快速恢复肠内营养,老人6天后拔除了腹腔引流管,10天后就康复出院了。

来自黑龙江绥化市的70岁老人吴某,2年前被诊断为尿*症,因需要长年接受肝素化透析,致使身体基础状况较差;而雪上加霜的是,吴老近一个月开始便血、排便困难,医院确诊为结肠癌。如不及早手术,极有引起肠梗阻的可能。

老人的子女在网上挂了*睿教授的号,渴望哈医大二院能施以援手,让患者早日住院治疗。*教授得知此事后积极协调,科室护士长特事特办,迅速安排了床位,在几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前提下,老人很快被收入到结直肠肿瘤外科病房。

通过询问病史,*睿教授和他的团队了解到,吴老因尿*症较重,医院透析3次,凝血功能每况愈下;同时还有高血压和脑出血病史,伴随右侧肢体偏瘫。老人入院后,*教授请肾内科医师定期为他开展血液透析;并请相关科室快速开展一系列检查,血象报告结果为患者血红蛋白76克/升,肌酐摩尔/升……这些指标提示吴某伴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和酸碱水平失调等;并且其肠道肿瘤增长很快,严重影响老人饮食和消化功能,导致他的身体很虚弱。

*睿教授

经过全院多学科术前会诊讨论,专家一致认为,尽管尿*症合并直肠癌的手术风险极高,但通过术前心肺功能锻炼,加强围手术期肠内外营养支持,选择合理术式,确保手术的高质量,以及采取有力的抗感染措施,充分的血液透析,完全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在精心的准备下,3月30日,*睿团队为吴某实施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和降结肠造口术”,术中探查到肿瘤位于乙状结肠,大小5×4×4厘米,未转移到腹腔肝脏、腹膜、网膜等组织和器官。术后病理为“乙状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淋巴结没被波及。

据专家介绍,尿*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在这个阶段,由于患者特别是老年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极容易催生各种癌症,其中尤以消化道肿瘤居多。当尿*症与肠癌“勾结”到一起时,就会带来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酸碱平衡失调、水和电解质紊乱、高血压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一方面,严重的钠潴留可使心血管负荷增大;另一方面,尿*症*素在体内排不出去,可酿成各种手术并发症,无疑成了外科手术的高危人群。

术后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睿教授指出:在尿*症合并直肠癌的难症面前,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如今,这样的患者已不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通过本例手术的实践经验,*睿团队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一是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伴发疾病;同时科学安排好透析日程,手术应在某次透析后的24小时内完成。二是术中步步为营,精细摘瘤,尽量避免副损伤,同时术中要确切止血,减低出血量,控制好摄入的液体量,预防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三是严格术后管理,恢复规律透析,密切观察肾功各项指标,调控液体输入总量,迅速过渡到肠内营养。四是贯彻全程管理原则,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医疗过程中,宜选用肾*性小的药物,尽量减少液体量,并定期复查血项,以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尿毒症合并肠癌,难症获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