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2/2/27 13:08:00
普通上班的一天,工作时看到一个每天都做的检查项目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年轻男生患者,怀疑为溶血性贫血,临床申请了G6PD项目检查,结果如下:这个项目在实验室开展很长时间了,各种各样的结果都见过。前年某贫血患者从外地转到我院急诊,血气检查审核中发现高铁血红蛋白增高,当时还和急诊主任沟通,建议加做G6PD检查和结合珠蛋白(Hp),最后发现患者确为G6PD活性降低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在平时,这种结果一审而过,也许是患者年纪小的原因,或者还是我都不知道的原因,在这个报告审核时我停了下来。脑子里涌现出了好多问题......临床为什么要给患者做G6PD检查?医院信息系统(HIS),病史显示:9年前发生溶血性贫血,诊断G6PD缺乏,要求复查。诊断:溶血性贫血?原来患者从出生时就发生溶血性贫血,并诊断为G6PD缺乏症,这次来华西是要求复查,临床申请了G6PD检查。而且从实验室信息系统(LIS)里找不到患者从前的任何就诊记录和结果,看来患者是第一次来华西就诊。什么是G6PD?G6PD全称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英文全称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简写G6PD,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红细胞内,葡萄糖进行代谢的重要酶。糖是人体重要的三大物质之一,在体内有很多的作用,主要的作用是氧化供能。没有糖不行,糖多了也不行,少则高血糖,重则引起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疾病。糖在体内有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一是磷酸戊糖途径,过程如下图所示。红箭头所指为G6PD发生作用的部位。二是糖酵解途径,过程如下图所示。G6PD参与糖代谢的磷酸戊糖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中间代谢产物,发挥物质转化等重要生理作用。这里重点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氧化型的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又称辅酶2)转变成NADPH(还原型辅酶2),这是重点!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当然是GOD-POD法,不过这个方法慢慢被淘汰了,原因是反应的最后一步是trinder反应,很多还原性物质干扰测定。目前多数实验室将血糖测定升级为参考方法,即HK法(己糖激酶法),HK法就是利用糖代谢的磷酸戊糖途径,通过nm测定NADPH的生成量来对糖进行定量。反应式如下:G6PD和溶贫有什么关系?溶血性贫血的患者为什么要查G6PD?G6PD和溶贫有什么关系?这个和上面的磷酸戊糖途径有关,通过磷酸戊糖途径产生NADPH,而NADPH作为供氢体可参与体内多种代谢反应:①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包括二氢叶酸、四氢叶酸、L-苹果酸变丙酮酸、血红素变胆色素、单加氧酶系、鞘氨醇、胆固醇、脂肪酸、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的生物合成;②NADPH+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参与药物、*素和某些激素的生物转化;③NADPH用于维持谷胱甘肽(GSH)的还原状态,作为GSH还原酶的辅酶,对于维持细胞中还原性GSH的含量起重要作用。划重点:NADPH是维持GSH还原状态的重要物质。还原型GSH有很多重要的作用,就红细胞而言,其作用为避免红细胞受氧化物质的影响。如果没有GSH或GSH量少,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中血红素里的2价Fe,就被氧化成3价Fe,一方面3价Fe不能结合氧造成机体缺氧,另一方面血红蛋白氧化损伤形成高铁血红素,导致Heinz小体形成。没有GSH或GSH量少,红细胞膜过氧化损伤表现为膜脂质和膜蛋白巯基的氧化。这两种变化使红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通过脾毛细血管时易被破坏引起溶血,同时诱发膜带3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形成衰老抗原,为自身抗体所识别,最终易被单核一巨噬细胞所吞噬引起溶血。小结一下:溶血发生的原因在于红细胞被破坏,实质在于红细胞变性及衰老抗原的形成,背后的原因在于还原型GSH缺乏,GSH缺乏在于NADPH缺乏,NADPH缺乏在于G6PD缺乏。清楚了吗?为什么溶贫患者要查G6PD的活性?原来G6PD缺乏是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一种原因。为什么G6PD会缺乏?调控G-6-PD的基因突变所致,呈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这句话好难懂,简单点:就是X染色体发生了基因突变,转录的mRNA有问题,不能够根据三联体密码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活性的蛋白,即G6PD缺乏。什么是蚕豆病?蚕豆症的正式医学名称为G6PD缺乏症。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天内发生溶血,最短者只有2小时,最长者可相隔9天。潜伏期的长短与症状的轻重无关。蚕豆病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很严重。症状有全身不适、疲倦乏力、畏寒、发热、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巩膜轻度*染,尿色如浓红茶或甚至如酱油。为什么吃了蚕豆会发生溶血呢?其具体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可能机制是:G6PD缺乏,后果是没有足够的GSH,蚕豆中嘧啶核苷对红细胞氧化作用的结果。需要强调一点:G6PD缺乏症不只是在吃了蚕豆才会发病,摄入一些氧化型的药物或其它氧化剂均会诱发溶血。还有些药物通过抑制G6PD酶的活性引起溶血发生,称之为继发性溶血性贫血。什么是Heinz小体?由于氧化等因素对血红蛋白造成的损害而变性形成的细胞内包涵体,沉积于细胞膜上并对其造成损害,受损红细胞易被脾脏的巨噬细胞吞噬。Heinz小体的形成过程不可逆,并可进展为亨氏小体溶血性贫血(Heinzbodyanemia)。当我们在做一个检查,看一个结果时,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还有很多,也许这样才能真正去理解检验的意义和背后真正的价值。这些知识是否在学生时代该传授给学生?还是工作后去自学掌握?还是不需要学习这些知识,只是每天去做好检验技术就行了?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来源:贵老师编辑:okay审校:小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