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海鸥,你的脑海中自然浮现的是不是这样的身影——他们身着黑色马甲、手持单反相机活跃在各大活动现场,抑或是伏案撰稿、写得一手漂亮文章?官微爆款文章的落款常常署了他们的名字……一如招新宣传时屡试不爽的slogan:“用镜头和笔看世界。”但你是否又知道,当“海鸥蓝”撞上“迷彩绿”,会是怎样的缤纷色彩?
在通讯社,有三位“兵哥哥”——他们经过*旅生活的淬炼,拿得起相机和笔,也扛得起枪。他们能文亦能武,各有特色,分别是“齐哥”肖天齐学长、“迅哥”张迅涤学长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许歌学姐。
肖天齐(齐哥)
海鸥精神永传承,“都是部长教得好!”
年拍摄毕业典礼
年,来自山西运城的肖天齐正式成为上经贸大新闻学专业的一名大一新生。刚刚经过高考这场硬仗,没想过停歇,他于该年12月迅速入伍。回忆当时做出“参*”这一决定,肖天齐说道:“这一切都发生的很快。”其实早在高中时期,在他心中就已经埋下了“当兵”愿望的种子了。“男子汉,我就想体验一把穿*装的滋味。”因此进入大学不久,当看到了征兵的讯息,他立即填表报名,经过两轮体检和*审,肖天齐一路顺利地走到了最后。最初他也怕父母多有顾虑,在收到最终的签字单之前,他都没有向家人透露消息。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迷彩梦”终于成真——肖天齐光荣地成为了原南京*区某部的一名*人。
年拍摄思行讲坛(骆新专场)
服役整整两年后再回到校园,肖天齐成为了级新闻专业的学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当时的感觉就像“是一名新手,又不能是新手”。他迅速地投入新闻专业的学习,寻找相应实践的想法也十分强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通过同学介绍了解到海鸥通讯社的锻炼平台,便报名加入了当时成立还不满一年、稍显稚嫩的海鸥大家庭。
方塔园秋游:左起为肖天齐、胡晨威、张迅涤
肖天齐与海鸥通讯社一起成长。学习新闻摄影、撰写消息稿、跟着采访部部长吴晓华一起“搞事情”。在老师和其他学长学姐的指点下,他不断进步,收获褒奖的同时也变得愈发自信。肖天齐比同一届的社员年长,表现也更加成熟,人也很谦逊、幽默。“都是部长教得好!”这是肖天齐当年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玩笑话”,现在想起还是会感慨:“海鸥通讯社的氛围很好,社员有较强的归属感。只要你足够积极主动,就能从‘小白’成长为‘小强’。”在海鸥的第一支视频宣传片中,肖天齐说道:“这里有教得好的部长,这里有爱卖萌的老师……我们欢迎希望找到家的你!”肖天齐也发扬海鸥的“传帮带”精神,后来在通讯社被奉为“yyds”的“小胡”胡晨威就是肖天齐引荐入社的,“小胡永远是小胡,齐哥可真是‘大哥’啊。”
大学期间,肖天齐也积极参与每一次*训的*助工作,还与其他退伍学生一道自发成立了“**社”,可以说服役期间养成的那些好习惯、好品质——自律、严谨、踏实都被肖天齐坚守了下来。
作为*助的齐哥
年毕业,肖天齐步入职场,他将大学时代宝贵的经历悉数收藏,身份也从学生、*人、海鸥通讯社记者有了转变。如今的“齐哥”,是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的一名特警。
年进博会执行安保任务的齐哥
张迅涤(迅哥)
勇于直面挑战,“遇强愈强的人值得信赖!”
肖天齐学长是退伍之后加入海鸥通讯社的。张迅涤学长则是先成为海鸥,再加入*营。年,来自河南洛阳的张迅涤被我校保险专业录取,对摄影有着浓厚兴趣的他,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成为了一名海鸥通讯社的实习记者。说起与海鸥的结缘,张迅涤记忆犹新:“现在翻看之前通讯社的招新推送,还能找到当时我在摊位填报名表的照片呢!”
填写通讯社报名表的迅哥
与大部分小海鸥一样,初入社团时,张迅涤形容自己就像是一张白纸,一切都是全新的体验。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参与的第一个任务是去报告厅拍摄合唱比赛。他从佳能D开始摸索,逐渐接触到专业的摄影技术,跟着通讯社的老师和前辈,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我们那时候好器材还比较稀缺,大家都很珍惜平时练习拍照的机会。”他正是在学习做选题、写通讯、拍照、修图、排版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令人信任的“迅哥”的。
年刚入社参加文学沙龙
在应征入伍前,张迅涤还特地向肖天齐学长了解部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他都有了更加充足的准备。过完大一暑假,张迅涤就前往部队报到了:“刚开始还很新奇,后来训练强度增大还是会感受到一定的辛苦,但部队是一个很温暖的大家庭,身边有一群每天一起训练的战友,大家互相影响,一起咬牙坚持,慢慢就会适应这样的节奏。”*旅生涯淬炼了心性,磨砺了意志。其中有一年的时间,张迅涤在海关执勤一线度过,“每天会有成百上千的集装箱货物出港,我们作为检查人员,工作量很大,轮班三个小时一班,24小时不间断。”这些艰辛的付出也使得张迅涤变得更能扛压,不平凡的经历也都成为了他人生的宝贵财富。
部队生活照
退役后,张迅涤回归校园生活和海鸥通讯社,大三又作为交换生去了法国一个学期。去年正值我校六十周年校庆,张迅涤更是冲锋在先的大海鸥,参与了陆家嘴亮灯活动的拍摄工作,他带领小组的成员圆满地完成了摄影工作,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航拍视频拍摄任务。一如作为《特写:见证那夜色中的盛放,海鸥们请再出发!》专题负责人完成的那篇文章中所描写的,张迅涤既是海鸥通讯社茁壮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受益者。他总是日常“在线”,只要社团需要,他就是那个随时能够顶上,并有稳定“输出”的迅哥,令人信赖。
交换生期间的照片
校庆60周年外滩亮灯拍摄活动
海鸥和*人身份都有一个相同的特质,那就是敢于尝试,勇于搏击风浪,遇强则愈强。如今,即将毕业的迅哥,考取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即将开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新的挑战。
迅哥摄影作品
许歌(许“哥”)
服役进行时,“那些很冒险的梦都值得挑战!”
携笔从戎、参*报国从来不是男生的专利;钢枪迷彩、淬火成钢的故事里一定也少不了英姿飒爽的女兵。许歌其实不是“哥”,实实在在是通讯社的“大姐大”。
从小就喜欢新闻的许歌,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闻专业。年秋,来自河南洛阳的许歌进入上经贸大,也随即开始了她与海鸥的故事。“积极主动”“有想法”“有很强的执行力”是许歌的代名词。她的好朋友郭淼这样评价道:“她对什么感兴趣就会立即去做,一般听她提起过一次的想法,第二次再提起时她就已经付诸实践了。”能够勇敢地跳出舒适圈,挑战未知的事物,也让许歌有种“不怕输”的精神——她身上的果敢和勇气令同龄人羡慕。
许歌与郭淼第一次参加全体社员大会
“双胞胎”是小六老师对许歌和郭淼的印象——她们来自同一个专业,加入海鸥通讯社时总是形影不离。从陌生到熟悉,可能只需要一个专题或一次采访。“我们第一次合作是做文学沙龙的推送,在写推送文案时,许歌把大家的发言都密密麻麻地记下来,非常细致。当时我们在排版和秀米的应用上都没有经验,就一起学习模仿以前的推送,从大纲到细节修改了两个小时,她的认真负责非常打动我,每一个她负责的专题质量都有保障,她是我在通讯社里值得信赖的朋友和战友。”
参加文学沙龙认真记录大家的观点
运动会时的采访工作照
运动会留影:左起为龙兴宇、格桑卓玛、许歌
大二时,许歌报名参加了“长三角交换计划”,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交流学习了一年。她在新的环境里也参加了很多活动,以提升采访和摄影的技能。大三重回海鸥通讯社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已经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一开学就参与到招新和新专题的工作中,很多推送的落款署名中都有她的名字。她的热情和活力也会感染身边人。
《雾都孤儿》话剧演出后的工作照合影(一排中)
去年九月初、大四开学前夕,她报名参*,几乎是来去匆匆,却有条不紊地做好了交接工作,十月就去部队了。由于部队对使用电子设备有着严格的纪律要求,也不能接受任何采访,很遗憾记者没能给她做成采访——相信待到许歌学姐凯旋时,小海鸥们一定可以聆听她更多精彩的故事。
肖天齐学长、张迅涤学长和许歌学姐,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最严格的训练。在他们身上,海鸥是一种标签,“海鸥蓝”是一种自由和创新的象征;入伍则是另一种深刻烙印,“迷彩绿”代表着纪律和服从——当这两种色彩碰撞,感性和理性兼容,守正和创新兼顾。他们所谱写的诗篇,也更显激情慷慨。
天空知道雪落之期,种子萌芽无需刻意。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他们展翅飞翔,追寻理想和施展抱负的身影。于小海鸥而言,就是催人奋进的激励,就是值得崇拜的偶像。
GOGOGO
海鸥说(一)
胡晨威:唯热爱与坚持可抵岁月漫长
海鸥说(二)
格桑卓玛:“非典型”藏族女孩的蜕变
海鸥说(三)
李俞霖:“多尝试、多体验,请永葆对生活的激情!”
海鸥说(四)
李玮君:大学里最难的一门课是……
策划:SUIBE海鸥通讯社
采访:郝婧姚嘉骐桂卢佳慧赵雨馨
排版:姚嘉骐桂卢佳慧郝婧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