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虾弧菌病的分类
弧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0~35℃,盐度为0.5%~6.0%,常存于半咸水与海水中,淡水中的弧菌含量较少。因此,在淡水环境下养殖对虾,弧菌病发病率较低,养殖高产成功率高,但对虾品质咸水。
1.1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
肝胰腺是对虾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而急性肝胰腺坏死给对虾养殖造成严重危害。早期误认为是早期死亡综合症(EMS)。后期研究才发现,其症状与对虾早期死亡症状存在明显不同,才命名为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最近研究发现,导致该病的是一种具有*力因子PirA、PirB的弧菌感染引起的,病原体多为副溶血弧菌,也有发现少数的是哈维氏弧菌。
1.2鳗弧菌
是最早研究的病原弧菌,适宜温度为25℃,盐度5‰~50‰的水中,在淡水中不会生长。其通过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1~2mm以上*色菌落。分5个生物型,危害性非常大,是引发弧菌病的主要弧菌。对虾感染后,食欲下降,体型较小,生长缓慢,活力降低,观察对虾的头胸甲心位置呈现白色或橘红色。
1.3溶藻弧菌
该菌感染多发于夏季,在水温25~32℃容易流行,感染虾苗时可导致虾苗的幼体菌血病,对虾的部分红体病、白斑病也是其引起。对虾被感染会发生溃疡,烂鳃,全身性变红,肠胃空,肝胰腺微肿但颜色正常,头胸甲易剥离的症状。
1.4副溶血弧菌
该病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30~37℃,适宜pH值为6.0~8.5,盐度20‰~30‰,繁殖较快,盐度低于5‰则会停止发育。对虾感染会出现全身泛白,并呈现一定的微红,肝胰脏肿大且整体质地较为松软,活力下降且食欲不振。其引起的疾病较多,如对虾红腿、*鳃、断须、额剑等。其致病机理主要为:产生溶血*素和肠*素,使对虾多种细胞发生溶血失活和消化道组织损伤糜烂,胃粘膜炎,甚至肝胰脏、消化功能紊乱。
1.5非01群霍乱弧菌
非01群霍乱弧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常见的,也是生存与繁殖能力最强的一种弧菌,在pH值为6.0~8.5的水质中繁殖迅速,在淡水中也可以生长与繁殖,其在TCBS培养基形成2~3mm以上的*色菌落。对虾被其感染会出现反应呆滞、眼球肿胀、体表溃烂等症状,严重会导致全身呈乳白色,通常感染了该病菌的对虾会在1周内死亡。
1.6坎贝氏弧菌
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最适温度为15~35℃,pH值为5~10,盐度10‰-50‰。对虾被其感染会出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食欲下降或停止进食、生长发育缓慢,外壳与肉质存在非正常空隙,头胸甲并未呈现乳白色,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变为橘红色。
1.7哈维氏弧菌
其是发光的海洋细菌,最适温度37℃,pH值为5.0~9.5,盐度20‰~30‰,淡水不生长,在TCBS培养基形成1~2mm以上的*色菌落。对虾感染在初期,活动能力下降,沉伏底部,大多随水流翻滚,不摄食或摄食少,对虾在濒死时或死亡后会发出荧光。
2弧菌的致病机理
弧菌的胞外产物(如酯酶、蛋白酶、磷酸酯酶、溶血素和几丁质等)主要通过产生蛋白酶或促使机体组织释放蛋白酶而造成组织溶解,具体表现为运动的自主性及粘附作用;妨碍对虾血液凝固;破坏对虾体组织、引发炎症;降低对虾免疫力。
3感染途径与致病条件
水产养殖过程中,对虾弧菌病主要是经口传播,其次是通过体表创伤与腮进入体内。虾在2~4cm时经常出现爬沙现象(高位池出现浅水区集群),多为觅食活动,虾苗摄食沙里的微生物,这时极易误食池底大量滋生的弧菌,若再赶上水体、天气变化,虾苗体质下降,很容易就感染了。高位池薄膜上厚厚的藻膜也在这时被虾慢慢摄食掉,膜中同样含有大量弧菌,对虾也容易被感染。
坚持防大于治!
来源:中国知网、诺丰农牧、热带农业工程编辑:诺丰农牧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