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婴儿和儿童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不同而有变化,因此,贫血的诊断必须参考不同年龄的正常值。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值的底限在6个月~6岁者为g/L;6~14岁为g/L;海拔每升高米,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称为贫血。6个月婴儿由于生理学贫血等因素,血红蛋白值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学组(年)暂定: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g/L,1~4个月90g/L,4~6个月g/L为贫血。
贫血按病因分类可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溶血性和失血性3类。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的常见的疾病,是因为造血物质铁缺乏,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多见。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学习缺铁性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1、宝宝体内存铁量不足。胎儿自孕晚期从母体获得铁并储存于体内,正常足月儿体内所贮存的铁在其出生4个月内已足够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如果在孕期准妈妈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或者胎儿早产,或者是双胞胎都可能造成新生儿贮铁减少。
2、铁的摄入量不足。母乳和牛乳中铁的含量均较低,宝宝6个月后,如果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因素。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越快,铁的需要量相对越大,越易发生缺铁。婴儿至1岁时体重增至初生时的3倍,如不注意含铁食物补充,则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铁的吸收障碍。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
5、铁的丢失过多。慢性腹泻导致铁的排泄增多;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如肠息肉、钩虫病等。
二、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皮肤黏膜逐渐苍白,口唇、口腔黏膜、眼睑、甲床较为明显,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对周围环境反应差,有时烦躁不安,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其他系统的表现
消化系统: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有异食癖(吃纸屑、煤渣等);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
心血管系统:明显贫血时心率加快,活动或哭闹后更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神经系统: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其他: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三、贫血程度
血液血红蛋白量与贫血程度见下表。
血红蛋白量(g/L)与贫血程度
轻
中
重
极重
新生儿
~
~90
~60
<60
儿童
~90
~60
~30
<30
四、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根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
五、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主要原则为去除病因和补充铁剂。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感染,重度贫血注意保护心脏功能。根据患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2、去除病因:对饮食不当者应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组成,有偏食习惯者应予纠正。如有慢性失血性疾病应予及时治疗。
3、铁剂治疗: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若无特殊原因,应采用口服法给药。铁剂宜在两餐之间服用以减少胃肠反应。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注射铁剂现已少用。一般治疗2周后血红蛋白有所升高,通常治疗3-4周达到正常。至血红蛋白正常后应继续服用铁剂两个月,以补充储存铁,如果治疗无效需要查找原因。
4、一般无需输血,除非贫血严重的情况,如合并心功能不全,或合并感染等。
医院儿童早期发展门诊0-3岁检查项目:
1、健康检查
2、体格发育监测
3、神经运动检查
4、行为心理发育检查
5、营养测评及喂养指导
6、智力测查
7、早教指导
8、综合评价及咨询
9、血常规、微量元素检查
10、骨密度检查
11、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
12、入托体检
医院急诊接诊
儿科门诊-
何主任:
乘车路线:市内乘39、50、59、72路公交车到丰润东路华夏西路口站下车即到。
扫描下方医院儿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