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嘌呤核苷类似物磷酸氟达拉滨
TUhjnbcbe - 2021/7/10 7:56: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01

磷酸氟达拉滨的研发历史

磷酸氟达拉滨(fludarabine)(又称氟阿糖腺苷,F-ara-A),是氟化的脱氧腺嘌呤核苷类似物,化学名为9-β-D-阿拉伯酸-呋喃糖-2-氟腺嘌呤-5′-磷酸盐。属于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的抗肿瘤药物。腺苷的2-氟替代物,可以拮抗腺苷脱氨酶的脱氨作用,使核苷结构得以稳定,从而保证了该药在体内的抗肿瘤活性。于年,首次由Montgonery和Henson合成,德国Schering(先灵)公司开发并于年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02

磷酸氟达拉滨的作用机制

磷酸氟达拉滨是氟达拉滨的水溶性前体药物,与阿糖胞苷的作用机制相似,但可抵抗腺苷脱氨酶(ADA)的脱氨基灭活。磷酸氟达拉滨静脉输注后,在血浆中被快速地去磷酸化成为氟达拉滨(氟阿糖腺苷,F-ara-A),以竞争性抑制或“以假乱真”的方式,被细胞摄取,然后被细胞内的脱氧胞苷激酶(DCK)磷酸化后成为有活性的氟阿糖三磷酸腺苷(F-ara-ATP)。该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抑制核苷酸还原酶、DNA聚合酶、DNA引物酶和DNA连接酶,从而抑制DNA的合成。此外,还可以部分抑制RNA聚合酶Ⅱ从而减少蛋白的合成。肿瘤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旺盛,因此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能够抑制处于静止期白血病细胞DNA的修复及处于分裂期白血病细胞DNA的合成,并且具有促进这些细胞凋亡的作用。03

磷酸氟达拉滨的药代动力学

1.分子量:.2。

2.辅料:甘露醇。

3.代谢:静脉给药后,迅速被脱磷酸,其基质被淋巴细胞摄取后再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氟达拉滨。该药没有显著的蛋白结合倾向。

4.血浆Tmax和Cmax:在一次25mg/m^2给药后4h,细胞内的三磷酸氟达拉滨可达峰值,平均血浆峰浓度3.5-3.7μM。输注第5个剂量后,平均血浆峰浓度达到4.4-4.8μM,平均血浆浓度增加了大约2倍。

5.分布:白血病细胞内的三磷酸氟达拉滨水平远高于血浆中氟达拉滨的峰值,这表明药物在靶位点蓄积。细胞外的药物暴露与细胞内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6.排泄:大多数药物随尿排除,24h内约可排出60%的给药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总清除率下降,说明需要减少药物的剂量。

7.清除半衰期:本品从血中清除呈三相:初始相半衰期约为5分钟,中间相半衰期为1-2h,终末相半衰期约为10-30h。三磷酸氟达拉滨从靶细胞清除的中位半衰期是15-23h。

8.本品的药动学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04

磷酸氟达拉滨的适应症和用法

1.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也可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的预处理方案。

2.用法:磷酸氟达拉滨的推荐剂量为25mg/(m^2.d),静脉输注30分钟,每疗程连续5天。

3.配置:每瓶磷酸氟达拉滨为50mg,用2ml注射用水配制,使配制的溶液中含25mg/ml磷酸氟达拉滨。将患者所需剂量抽入注射器内,用生理盐水ml稀释后静脉输注,输注时间不低于30分钟。治疗持续的时间取决于疾病类型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4.联合方案:

(1)FLAG方案:

①磷酸氟达拉滨(FL):

30mg/(m^2.d),静脉输注0.5h,连用5天。

②阿糖胞苷(A):

mg/(m2.d),要在磷酸氟达拉滨开始后4h(即结束后3.5h)使用,连用5天。

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5μg/(Kg.d),皮下注射(s.c.)或静脉滴注,qd,连用7天。

(2)FC方案:

①磷酸氟达拉滨(F):

30mg/(m^2.d),静脉输注,第1-4天;

②环磷酰胺(C):

mg/(m^2.d),静脉输注,第1-2天。

05

磷酸氟达拉滨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1.骨髓抑制及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贫血,容易合并感染。用药前后需监测血常规,若出现骨髓抑制,必要时予粒细胞刺激因子、成分输血,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

2.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腹泻等,可预防性应用止吐药如托烷司琼、昂丹司琼等。

3.神经*性:为剂量限制性*性,可表现为衰弱、感觉异常、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高剂量的氟达拉滨与重度的神经作用相关,包括失明、昏迷和死亡。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若出现神经*性,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测并进行脑部MRI检查,若明确诊断为脑白质病、急性中*性脑白质病或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应永久停止氟达拉滨治疗。

4.偶见肺*性及肿瘤溶解症状。

5.自身免疫现象: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Evans综合征等。严密监测是否有溶血现象,一旦发生溶血,建议中断氟达拉滨治疗,输血和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06

注意事项

1.禁用:

(1)对本品或其所含成分过敏的患者。

(2)Ccr30ml/min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和失代偿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

2.慎用:有免疫缺陷、机会性感染病史、肝肾功能不全、骨髓抑制者。

3.药物过量:目前尚无氟达拉滨的特效拮抗剂,药物过量的治疗主要包括停用药物和支持治疗。

4.药物相互作用:

(1)在接受磷酸氟达拉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应该避免接种活疫苗。

(2)氟达拉滨与喷司他丁合用可能会导致致命肺*性,不推荐合用。

(3)两性霉素与氟达拉滨联用会增加肾*性的风险,也有引起支气管痉挛和低血压的潜在风险,不建议联用。

(4)接受氟达拉滨治疗的患者在输注未经照射处理的血液后,曾发现与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建议正在或已经接受氟达拉滨治疗的患者,在输血时应该只接受经过照射处理的血制品。

5.贮存:密闭、避光、冷藏下贮存。配成溶液必须在8h内用完。

6.勿将氟阿糖腺苷与氟尿苷、氟尿嘧啶、氟胞嘧啶混淆。

赖肖蓉,医院小儿血液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小儿血液病及实体瘤的诊治和临床研究。

编写:赖肖蓉

审阅:杨丽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嘌呤核苷类似物磷酸氟达拉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