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每周一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与治
TUhjnbcbe - 2021/7/8 19:05:00

今天,是由我科陈玮医师给科室同仁分享、学习《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定义及机制:

PNH是一种由于体细胞Xp22.1上PIG-A基因突变导致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使部分或完全血细胞膜糖化磷脂酰肌醇(glyco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合成障碍,造成血细胞表面GPI锚连蛋白缺失,细胞灭活补体等能力减弱,从而引起细胞容易被破坏,发生溶血等。

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发作性血管内溶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静脉血栓形成。

筛查PNH克隆的指征:

1.以血红蛋白尿、尿含铁血*素阳性和(或)血清游离血红蛋白增高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内溶血。

2.无法解释的溶血伴有铁缺乏、腹痛或食管痉挛、血栓栓塞、血小板减少和(或)白细胞减少。

3.Coombs试验(-)、无明显肝脾肿大、极少见红细胞碎片、非感染性溶血性贫血。

4.骨髓衰竭症:①怀疑或确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或低增生性贫血;②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一系发育异常;③不明原因的血细胞减少症。

5.不同寻常的血栓形成:①非常见部位血栓形成:肝静脉(Budd-Chiari综合征)、其他腹腔内静脉(门静脉、脾静脉等)、海绵窦、皮肤静脉;②伴有溶血征象的血栓形成;③伴有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栓形成。

诊断PNH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1.常规检查:CBC+RET、凝血功能

2.骨髓检查+活检

3.生化(LDH+TB)、贫血组合、尿常规(含铁血*素试验)

4.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

5.血清EPO水平

6.细胞遗传学:核型、FISH、遗传性疾病筛查

7.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结合珠蛋白水平

8.特异性补体溶血试验:Ham试验、糖水试验、蛇*因子溶血试验、微量补体敏感试验,特异性敏感性均不高

9.流式细胞术检测CD55和CD59有无缺失,PNH克隆累及造血细胞依次为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骨髓出现比外周血早,且不易受输血、溶血影响,网织红细胞略早于成熟红细胞。

10.影像学检查,X片、ECG、CT等,无症状者不常规推荐静脉血栓相关检查

11.流式细胞术检测气单胞菌溶素前体变异体(Flaer),同传统的检测CD55、CD59相比,Flaer对检测微小PNH克隆非常敏感,且不受输血和溶血的影响

12.HLA配型

PNH诊断:

1.典型的临床表现: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

①贫血分级:

极重度:HGB≤30g/L;

重度:HGB31~60g/L;

中度:HGB61~90g/L;

轻度:HGB90g/L。

②血红蛋白尿分级:

频发:≤2个月发作1次;

偶发:2个月发作1次;

不发:观察2年无发作(观察不足2年未发为暂不发)。

2.实验室检查:1)Ham试验、糖水试验、蛇*因子溶血试验、尿潜血(或尿含铁血*素)等项试验

①两项以上阳性;②1项阳性,但须具备下列条件:a.两次以上阳性,或1次阳性,但操作正规、有阴性对照、结果可靠,即时重复仍阳性者。b.有溶血的其他直接或间接证据,或有肯定的血红蛋白尿出现。c.能除外其他溶血,特别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所致的溶血和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2)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外周血中CD55或CD59阴性中性粒细胞或红细胞10%(5~10%为可疑)。临床表现符合,实验室检查具备1)项或2)项者皆可诊断,1)、2)两项可以相互佐证。

AA-PNH综合征的诊断:

AA→PNH:指原有肯定的AA(或未能诊断的PNH早期表现),转化为确定的PNH,AA的表现已不明显。

PNH→AA

PNH伴有AA特征: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所见均说明病情仍以PNH为主,但伴有1个或1个以上部位骨髓增生低下、有核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不增高等AA表现者。

AA伴有PNH特征

PNH临床分类:

①经典型PNH:该类患者有典型的溶血和血栓形成;

②合并其他骨髓衰竭性疾病:如AA或MDS;

③亚临床型PNH:患者有微量PNH克隆,但没有溶血和血栓的实验室和临床证据。

PNH治疗建议:

1.常规治疗:

急性溶血发作时酌情短周期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25~1.00mg·kg-1·d-1,维生素E、叶酸及碳酸氢钠,防止溶血加重不常规应用铁剂。

PNH-AA:辅助雄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抗凝、输血、抗感染。

2.其他治疗:

(1)重组人源型抗补体蛋白C5单克隆抗体(Eeulizumab,Soliris):显著减轻血管内溶血,减少红细胞输注,明显改善PNH患者贫血,减少血栓形成,延长生存期。

(2)联合化疗:对于激素耐药、依赖的溶血,反复发作的骨髓增生良好的PNH采用减低剂量的DA或HA方案,后加造血刺激因子(G-CSF和EPO),够有效地控制溶血,改善贫血,而且大大减少了激素的用量。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靶向药物出现之前,适应证为:有HLA相合的同胞供者,且满足以下条件

①合并骨髓衰竭;

②难治性PNH,输血依赖性溶血性贫血;

③反复出现危及生命的血栓栓塞事件

目前,上述情况均可通过补体蛋白C5单抗得以全部或部分控制,故最合适的移植适应证目前仍无定论。

(4)基因治疗:目前PNH的基因治疗尚处于初期实验阶段。

PNH的疗效标准:

1.近期临床痊愈:1年无血红蛋白尿发作,不需输血,血常规(包括网织红细胞)恢复正常。

2.近期临床缓解:1年无血红蛋白尿,不需输血,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3.近期明显进步:按观察前后的病情分级,凡血红蛋白尿发作频度、贫血严重程度、骨髓增生状况中任何一项进步两级者为明显进步。

4.近期进步:病情分级中任何一项检查有进步者。

5.无效:病情无变化或有恶化。

如果观察期≧5年者可去除“近期”两字。判断治疗效果时须排除病情的自然波动。

获取更多信息,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周一课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