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检验必读血常规报告单,一文读懂超全图
TUhjnbcbe - 2021/5/8 18:39:00

文:肖宇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转载已获授权

血常规报告单,少则10项,多则20几项,密密麻麻的一张化验单上,一堆数字似天书一样,这么一张小小的化验单到底说明了什么呢?项目这么多,怎么迅速get到重点呢?

go!go!go!一文读懂血常规!欢迎发到朋友圈,大家一起学知识!

血常规检查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三个系统进行检测与分析,这对了解疾病的发展程度有很大帮助。

通过血常规筛查检测是否有贫血、病*感染,细菌感染、白血病、等和血液有关的一些疾病。血常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跟进食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血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

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将白细胞分为三大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间细胞)。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同时可把中间细胞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一红细胞系统(反应供氧状态)

红细胞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RBC),呈中央凹圆饼状,直径均为9微米,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

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红细胞大量被破坏可引起溶血性*疸。血红蛋白中有铁元素,所以贫血的人宜多吃铁含量丰富的食物和蛋白质,从而达到补血的作用。

1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Hb)生理性↑↑:①常见于大量出汗,②长时间不喝水,③高原居民,④胎儿和新生儿,⑤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后等;

血红蛋白(Hb)病理性↑↑:①连续呕吐,②反复腹泻,③大面积烧伤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及尿崩症等,④也可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也见于某些肿瘤,肾脏疾病(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血红蛋白(Hb)生理性↓↓:降低主要是反应贫血的情况,根据数值判断贫血的程度。孕妇在妊娠中后期、老年人或6个月-2岁婴幼儿会有正常的生理性降低,婴幼儿主要因为生长发育迅速而引起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血红蛋白(Hb)病理性↓↓: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也可致溶血性贫血。

2红细胞(RBC)

红细胞(RBC)↑↑: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另外还有某些肿瘤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RBC)↓↓:红细胞减少既提示贫血或大量失血。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3红细胞比容(HCT)

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是红细胞比容。HCT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

HCT降低与各种贫血有关,因为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同,红细胞比容的改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价值。

4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常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这3种平均值,是根据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比容结果计算出来的,对贫血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简而言之,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一般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二白细胞系统(反应免疫状态)

1白细胞(WBC)

白细胞生理性↑↑:妊娠期(特别是妊娠20周后),新生儿及激烈运动过后,冷热水浴后、紫外线照射、妇女月经期和排卵期、情绪激动。

白细胞病理性↑↑: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大出血、中*等。

白细胞↓↓:①病*感染;②放化疗的影响;③再生障碍性贫血;④长期接触放射线;⑤免疫系统衰弱;⑥药物引起。

2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①婴儿;②妊娠后期妊及分娩时,女性*体期;③皮质激素、肾上腺治疗后;④激烈运动。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①常见细菌感染、炎症或骨髓增殖症;②急性出血和急性溶血之后;③代谢性疾病(痛风危象、糖尿病酸中*、肾功能不全);④变态反应和各种中*。

中性粒细胞↓↓:①病*感染、伤寒、副作寒病;②可能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

3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①病*感染、某些血液病和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②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③血液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等);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期等。

淋巴细胞↓↓:①可能有免疫缺乏病;②再生障碍性贫血;③急性感染症的初期,中性粒细胞增加;④应用化学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接触放射线等。

4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①变态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过敏性肺炎、神经血管性水肿等);②皮肤病(牛皮癣、湿疹、疱疹样皮炎、霉菌性皮肤病等);③寄生虫病(钩虫病、绦虫病等);④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⑤X线照射后、脾切除、传染病恢复期等。

嗜碱性粒细胞↑↑:①可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②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③癌转移、铅及铋中*等。

单核细胞↑↑:①可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②急性感染恢复期;③活动性肺结核等。

三血小板系统(反应凝血状态)

血小板它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容易造成出血,但是血小板过多不易于血液流动,容易造成血液凝固,进而发生血栓的机会增加。

血小板(PLT)↑↑:①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出血、溶血等;②可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③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

血小板(PLT)↓↓:①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②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③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总结◆◆

综上所述,所谓的升高和降低常指显著的变化,轻微的变化多则没有诊断意义,如有不适需及时就医。

临床常见典型血项组合(分辨细菌感染还是病*感染)

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百分比↑淋巴细胞↓淋巴百分比↓

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百分比↓淋巴细胞↑淋巴百分比↑

当今“三素一汤”泛滥的时代,通过检查血常规分辨机体是否属于细菌感染,是否可以避免用到抗生素,尤为重要。

一图读懂血常规

来源:DrG科学育儿

由医学检验沙龙与原小红砖团队联合打造的考前冲刺视频来啦!!!今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小红砖的纸质辅导教材将不再出版!

本次视频课程可以单独购买,每节小课99-不等,总课程价值元!每节小课都有5分钟的试看。

在小龙的极力争取下,为大家争取到了以下福利!!!

!!前名!!

优惠价元/套

赶快抢购吧!

扫码立即开始学习

真题系列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检验必读血常规报告单,一文读懂超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