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血的概念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婴儿和儿童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血红蛋白(Hb)的低限值在6~59个月者为g/L;5~11岁Hb为g/L;12~14岁Hb为g/L,海拔每升高m,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此值为贫血。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血红蛋白值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会议(年)建议:血红蛋白在新生儿期g/L,1~4个月时90g/L,4~6个月时g/L为贫血。
二、贫血的分类
1.按程度分类
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可分为4度:①血红蛋白从正常下限至90g/L者为轻度;②~60g/L者为中度;③~30g/L者为重度;④30g/L者为极重度。新生儿Hb为~g/L者为轻度,~90g/L者为中度,~60g/L者为重度,60g/L者为极重度。
2.按病因分类
根据造成贫血的原因将其分为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溶血性和失血性3类。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造血物质缺乏、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等。
(2)溶血性贫血:可由红细胞内在异常或红细胞外在因素引起。
红细胞内在异常:①红细胞膜结构缺陷;②红细胞酶缺乏;③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红细胞外在因素:①免疫因素;②非免疫因素。
(3)失血性贫血: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
3.按形态分类
根据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计算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4类。
三、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这是治疗贫血的关键,有些贫血在病因去除后很快可以治愈。对一些贫血原因暂时未明的,应积极寻找病因,予以去除。
2.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预防感染,改善饮食质量和搭配等。
3.药物治疗:针对贫血的病因,选择有效的药物给予治疗,如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输红细胞:当贫血引起心功能不全时,输红细胞是抢救措施。长期慢性贫血者,若代偿功能良好,可不必输红细胞;必须输注时应注意量和速度,贫血越严重,一次输注量越少且速度宜慢。一般选用红细胞悬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5.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严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高危”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6.并发症治疗:婴幼儿贫血易合并急慢性感染、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等,应予积极治疗。同时还应考虑贫血与合并症的相互影响的特点,如贫血患者在消化功能紊乱时对于体液失衡的调节能力较无贫血的儿童差,在输液治疗时应予注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