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好像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
贫血的状况也可大可小
大部分人并不会过多在意
但有一种贫血可就不能不注意了!
那就是
肿瘤相关性贫血
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而肿瘤及其治疗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皮肤过敏、贫血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时候门诊也可以看到一些肿瘤患者在患病后慢慢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失眠、食欲下降、手脚冰凉等,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肿瘤相关性贫血。
肿瘤患者发生贫血的概率非常高。不同的肿瘤类型和分期,贫血的发生率不同,在淋巴瘤、肺癌、妇科和生殖泌尿系肿瘤患者中贫血发生率达60%,在多次接受化疗和放疗的患者其贫血发生率高达70%~90%。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
那些和肿瘤相关性贫血有关的事儿!
导致肿瘤贫血的原因很多,如肿瘤合并出血、溶血、遗传性疾病、肾功能不全、营养缺乏(缺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慢性病等,常为综合因素所致。
在肿瘤治疗前
导致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慢性病性贫血。由于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导致体内的一些与合成血红蛋白相关的元素如铁元素等不能被充分利用,或者导致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相对不足,从而造成贫血。
2、肿瘤细胞可侵犯到身体各个器官,如果转移到骨髓,抑制了骨髓正常的造血细胞,病人也易贫血。
3、一些肿瘤自身症状即表现为血丢失,如胃肠消化道肿瘤发病时所表现出的呕血和便血,淋巴瘤病人还易出现溶血性贫血。
4、肿瘤患者治疗后,因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手段的运用,患者易出现因治疗而产生的贫血现象。因为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造血干细胞也有杀伤力,会导致一些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
5、消化系统肿瘤病人(胃癌或肠癌等)因胃肠手术治疗后,导致铁、叶酸或者VitB12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也可表现为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Hbg/L,孕妇Hbg/L就有贫血。
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携氧,再供给全身各器官,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身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各个系统就会出现相应的缺氧表现。
贫血导致的临床表现与贫血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快慢都有关系。贫血常常表现为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懒言少语、气喘、心慌等症状,长期贫血,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血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
贫血除了会限制患者的正常活动外,还会影响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如果因化疗原因导致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降低,超过了患者身体耐受,就不能按照正常的周期进行下一阶段的化疗。
其实,不管哪种原因所致贫血,找出病因对症治疗才能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
1
肿瘤本身引起的贫血
由肿瘤本身引起的贫血,治疗肿瘤是纠正贫血的关键。
2
由化疗引起的贫血
由化疗引起的贫血,随着化疗的结束,骨髓造血功能可能会恢复,贫血症状会逐渐得到改善。
如果化疗引起的贫血较重,影响下一周期化疗的进行,则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输血或者促红细胞生成素(部分患者可选择)的使用,在病人接受纠正贫血的治疗前,医生需要充分评估这些治疗的风险和给病人带来的利益进行治疗的选择。
3
营养不良性贫血
如果是营养不良性贫血刚相应给予铁、叶酸或者VitB12等造血原料的补充。因此即便是处在贫血阶段,现在医学上也有各种方法进行调节。
因此,肿瘤患者平时要
前几天其他科室请我会诊,会诊的患者是一个抗磷脂综合征的病人。此次主要是由于突发胸闷,气短而入院。
这个患者是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性,诊断抗磷脂综合征有3年,一直服用“甲泼尼龙片,羟氯喹,利伐沙班片”等药物治疗。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肿胀,抬高后肢体后水肿可以缓解。1天前,突然出现胸闷,气短,遂就诊于我院。
会诊时查体发现患者双手上臂大片瘀斑,意识欠清,双下肢无水肿。完善各项检查显示:肺部CT提示肺泡出血,心影增大,血小板1-3万之间,血肌酐升高,血浆D-II聚体增高,血沉,CRP正常,肌钙蛋白明显升高,BNP高于正常数十倍,β2-GP1升高,并发癫痫。
根据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化验检查这个患者诊断应该比较明确,那就是Caps,血小板减低,需要排除TTP,建议给与患者行周血涂片找破碎红细胞,辅助明确是否存在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治疗上建议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总量小于g),最重要的就是血浆置换,其余对症,支持治疗必不可少。
当然不管是CAPS是否合并TTP(TMA),治疗方法基本相似。
我们回顾一下CAPS。
CAPS就是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其诊断标准如下:
1.≥3个器官系统或组织受累证据[A]
2.临床症状一周内出现
3.≥1个器官组织的小血管栓塞,并经病理证实
4.实验室:抗磷脂抗体(LA或aCL或抗β2–GP1)阳性[C]
确诊:符合以上所有4项;
可能诊断:(1)虽有以上4项,但累及的器官系统或组织仅2个;
(2)虽有以上4项,但因患者死亡早,未能隔6周再次检测抗磷脂抗体,以前也未检测过;
(3)仅有第1、2、4项;
(4)仅有第1、3和4项,不管抗凝情况如何,1周~1个月内出现第三项。
注:A=通常情况下,血管闭塞的临床证据由影像学来证实。肾受累的定义是血肌酐增高50%、严重的高血压(/mmHg)和/或蛋白尿(0.5g/d)。
B=对于组织学的证实,虽然可能偶尔同时有血管炎,但必须有血栓形成的证据。
C=如果患者以前未曾诊断抗磷脂综合征,则应至少隔6周检测抗磷脂抗体2次以上(不一定是疾病发作时检测)。
如果套标准的话,这个患者并不能完全符合,但是这个患者已经出现了多个脏器的损害,包括心,肺,肾脏,神经系统。
对于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很多医生都会注意的是血栓形成,但是忽略的是出血。而出血往往是抗磷脂综合征病情很重的时候或者是抗凝药物使用剂量较大时出现的并发症。
Caps常常以TTP为表现,这个患者存在肾脏,神经系统,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虽然缺少发热以及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证据,但已足够提示,患者诊断TTP和Caps的可能性了。
即使化验指标不符合诊断标准,但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患者一直在使用抗凝药物,所以即使磷脂抗体增多,凝血功能持续激发,但两者是有抵消的作用,具体反应在临床上,那就是损伤程度不一定符合诊断标准。就像肾脏损害一条里面肌酐升高程度并未达到血肌酐增高50%的要求,但临床诊断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动态去看待这些指标。
Caps是一种非常危险,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最重要的不是对症治疗,而是清除和抑制磷脂抗体的产生。所以血浆置换是救命的关键治疗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谈到贫血,我们在临床上则是将它划分为“血液系统疾病”。当然了,引起贫血的原因是非常之多的,如果按照疾病进展速度来分,可分为急性、慢性贫血;如果按照红细胞形态来分,可以分为大细胞性、正常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果按照严重程度来分,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如标题所言,一直都有贫血,但是不头晕,也没有别的不舒服,这种需不需要干预呢,有没有什么好的食补办法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观点。
什么是贫血?●临床上贫血指的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低,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气至组织产生的综合征,我们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如果一个成年男性血红蛋白<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0g/l、孕妇血红蛋白<00g/l我就可以说你“有贫血”了。
●那当人体出现贫血时会有哪些不适呢,从神经系统来看,可有如头晕、萎靡、失眠、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从皮肤黏膜来看,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皮肤黏膜苍白”,像嘴唇、睑结膜、甲床尤为明显;从呼吸系统来看,轻度贫血活动后可有气急,如果是重度贫血那活动后可出现气短不适;其它表现如活动后心悸、心率增快、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都要担心是不是贫血所致。
贫血的常见分类及分析●缺铁性贫血
①从上面这个小标题中即可看出,这种类型的贫血“缺铁”是主要原因。有可能是人体铁丢失过多如慢性失血(女性月经、消化道溃疡、肿瘤等)或者人体需铁量增加时而铁又相对不足(如儿童成长发育期)或者人体的铁吸收出现了问题(如慢性腹泻、胃酸不足等),具体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治疗等这里我就不过多赘述了,一方面讲起来内容比较多,另一方面大家可能也难以理解,大家仅需记住这几个原因即可。
②像缺铁性贫血食补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在主以药物“铁剂”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多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血、猪肝、肉类食物等等含铁都是非常丰富的,贫血患者可以选择性的多摄入一些,尤其是月经量比较多的女性。
●巨幼细胞性贫血
①这种贫血类型主要就是由于叶酸或者维生素B2缺乏或是某些影响到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脱氧核桃核酸合成障碍导致的,这种类型的贫血有典型的表现,如舍萎缩、牛肉舍、镜面舍等表现,如果严重者还会有相关的神经精神系统的表现,如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不适。
②这种类型的贫血,如果有相关的原发病,如胃肠道疾病(影响到人体对叶酸、维生素B2的吸收)自身免疫性疾病,那治疗好原发病,贫血自然缓解,如果是单纯的叶酸、维生素B2缺乏,那同时需外源性补充,如叶酸片、维生素B2即甲钴胺片,饮食方面可多食用燕麦(含有的叶酸比较高),其次一些绿叶蔬菜、水果荤菜,比如芦荟、西兰花、芹菜、菠菜、青菜、白菜、西红柿、胡萝卜等。牛肉、羊肉、牛奶、鱼肉、猪肉、鸡蛋、鸭蛋、鸡肉、牛肉、猪肝、鸭肝、鸭肠等等。
●其它贫血类型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出了问题),溶血性贫血(红细胞遭到了破坏,致使红细胞寿命减短,超过了骨髓的代偿能力)等,这几种类型的贫血多与疾病本身有关系,与你是否需要外源性补充什么食物或水果来改善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仅需正常饮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热量充足即可)。
往期回顾
放屁多是肠道肿瘤?别太扯了,看看放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贫血的症状有哪些,贫血的原因有哪些,贫血的人吃什么补血最快贫血的人要多吃什么?3种食物一出手,血力十足不在话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又称海洋性贫血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地贫的分类及症状
地贫临床分类复杂,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方法及预后也不尽相同。(一)根据珠蛋白基因缺陷的类型不同,地贫主要分成a地贫和β地贫。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地贫又可分为静止型、轻型、中间型和重型。(二)静止型或轻型地贫无贫血或仅有轻度贫血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无需特殊治疗。(三)中间型地贫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贫血程度不一,多表现为中度贫血、疲乏无力、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可有*疸及不同程度骨骼改变,重者需要定期输血和排铁治疗。(四)重型地贫包括重型a地贫和重型β地贫,重型a地贫又称巴氏水肿胎(即Hb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胎儿重度贫血、全身水肿、肝脾肿大,常于孕晚期胎死宫内或出生后数小时内死亡。重型β地贫通常在出生后3至6个月开始出现症状,如不进行规范性输血和排铁治疗,多在未成年前死亡。地贫的遗传模式
夫妇每次孕育地贫儿概率相同、与性别无关,夫妇双方仅一方有地贫或双方为不同类型地贫,不会孕育中重型地贫儿。(一)地贫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几率相同,父母将异常基因遗传给子女。(二)夫妇双方只有一方有地贫,或者-方为a地贫、另一方为β地贫,则不会孕育中重型地贫儿,可以正常妊娠并做好孕期保健。地中海贫血遗传模式图
地贫的预防
地贫难治可防,婚前、孕前及产前检查是有效防控地贫的首要措施和重要策略。(一)通过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分析等简单易行的地贫筛查及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携带地贫基因。(二)地贫筛查正常不能排除地贫,夫妇双方地贫筛查均正常可以排除孕育中重型地贫的可能。(三)针对有孕育重型地贫胎儿风险的夫妇,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是避免重型地贫儿出生行之有效的方法。1.第一道防线—婚前检查:了解自己是否为地贫基因携带者,男女双方在结婚前应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机构进行遗传咨询及相关检查;2.第二道防线—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3.第三道防线—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地贫检测。地贫治疗
(一)中重型地贫患者需要定期输血和排铁治疗维持生命,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重型地贫的首选方法。(二)目前地贫尚无药物和成熟的基因治疗方法,规范的长期输血和排铁治疗是治疗中重型地贫最主要的方法,脾切除术只是治疗地贫的姑息手段。(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能治愈重型β地贫的方法。(四)若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供者,应作为治疗重型β地贫的首选方法。针对有严重过敏反应者及配型成功者,我院儿科开展输注洗涤红细胞;地贫作为单基因病,孕前、产前可明确诊断,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预防中重型患儿出生。图为地贫患儿输注洗涤红细胞
我院优秀的儿科医疗团队
撰稿:陆应猛
编辑:李青香
审核:郭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