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院*皑琳
贫血是临床和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问题。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提起贫血,不少人第一反应往往是缺铁,但事实并不然,贫血未必就是缺铁的问题。贫血是一组症状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不是疾病的名称。贫血不是一个具体的病名,它只是某一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面对贫血,应该明确诊断、找准病因才是治疗的关键。
贫血的诊断标准
在我国海平面地区贫血的诊断标准为: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Hb<g/L,孕妇Hb<g/L。
贫血程度:Hb在9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
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性别、年龄、种族和地区的Hb检测值会不一样,所以血常规检查报告中的参考范围并非一个绝对正常的区间。因此,应该结合个人的健康情况、基础疾病等去分析判断是否贫血。
贫血的表现
贫血的常见表现有头昏、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皮肤和黏膜苍白、体能下降、心慌、腹胀、食欲减退、性欲减退或功能障碍,急性严重的贫血甚至可出现晕倒、心衰、水肿等。
贫血的原因
贫血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1、红细胞的生成减少。
2、红细胞的破坏增多。
3、红细胞的丢失过多。
红细胞在机体内的生长、发育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为天左右,在这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或者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贫血。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虽然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原因,但是贫血的原因绝不仅是缺铁这么简单。贫血的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因此在发现贫血的时候,应该先找到发生贫血的原因,再作进一步的治疗。
贫血分类病因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①缺铁性贫血
②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③慢性病性贫血
④转铁蛋白缺乏症
正细胞性贫血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溶血性贫血
④骨髓病性贫血
⑤急性失血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①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
②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
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④肝病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贫血
贫血的治疗
1、食物补充
有些贫血可以通过食补的方法改善,主要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1)多食用富含铁食物,如海带、紫菜、木耳、香菇、豆类及其制品、各种肉类、禽蛋类、动物的肝肾等。但孕妇要注意,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较高,食用过量会致胎儿畸形,因此进食时应当适可而止。
(2)补充充足的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如鸡蛋、廋肉等。
(3)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制剂,以促进铁的吸收。
(4)并非所有的贫血都是缺铁引起的,因此贫血的治疗需要先明确贫血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2、药物治疗
贫血药物有多种,要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要选用铁剂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要选用叶酸和VitB12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选用环孢素A和雄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要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白血病患者,要选择联合化疗等。
(1)抗缺铁性贫血药物
口服铁剂主要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等,静脉铁剂主要有蔗糖铁、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羧基麦芽糖铁、异麦芽糖酐铁、葡萄糖醛酸铁等。成人推荐治疗剂量以每天元素铁-mg,预防剂量为元素铁10-20mg。首选口服药物补铁,口服铁剂中的二价铁的溶解度大,易被人体吸收,一般首选亚铁制剂。而注射药物补铁需要严格控制指征,仅用于口服铁剂无效或不能耐受、胃肠吸收障碍、慢性病贫血、感染、有持续失血者等。
(2)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药物
叶酸口服剂量为5-10mg,每日3次,连续数周至临床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为止。由叶酸拮抗剂引起者,可用四氢叶酸钙治疗。同时口服维生素C有助于叶酸的吸收。如伴有维生素B12缺乏时,单用叶酸治疗可加重神经系统损害,需同时应用维生素B12。补充维生素B12:因维生素B12缺乏原因常与胃肠道吸收障碍有关,故应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每次μg,每周2次,直至血象恢复正常。如同时存在缺铁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缺铁表现,应补充铁剂。
(3)促红细胞生长素
肾衰竭、癌症和免疫疾病等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贫血。这类患者贫血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补铁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剂药物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EPO的临床应用改善了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EPO治疗中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有高血压、头痛、四肢痛、眩晕、高黏滞综合征等。
药师提醒口服补铁需要注意:
1、服药期间应避免饮用咖啡、浓茶,避免了其中一些成分将铁螯合成溶解性差的铁盐,降低铁的吸收率。
2、口服铁剂时可以与维生素C同服,后者可促进铁的吸。
3、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然需要继续补铁,由于血红蛋白生成周期需要天,此时贮存铁仍然处于“匮乏”状态,需要给予补足,因此应继续口服补铁治疗至少3个月。
作者简介
*皑琳执业药师广州医院药学部药师,执业药师,研究生,毕业于广东药科大学。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广州医院魏理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缺铁性贫血中医药防治康复-体化专家共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33(8):-.
[2]静脉铁剂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40(5):-.
[3]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98(28):-.
[4]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15(10):-.
PSM药盾公益安全用药科普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