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虾价
↓↓↓
区域
规格
价格元/斤
涨跌
广东江门
30头
3
40头
1
50头
19
广东湛江
30头
6
40头
50头
17
广东电白
30头
5
40头
1
50头
15
广东中山
30头
4
40头
1
50头
18
广东台山
30头
5
40头
0
50头
16
区域
规格
价格元/斤
涨跌
江苏
30头
19
40头
16
50头
14
汕尾
30头
40头
17
50头
15
新会
30头
4
40头
0
50头
17
福建
30头
3
40头
1
50头
0
河北
30头
0
40头
16
50头
13
区域
规格
价格元/斤
涨跌
山东
30头
/
40头
/
50头
/
辽宁
30头
40头
18
50头
15
天津
30头
0
40头
16
50头
13
广西
30头
9
40头
50头
18
海南
30头
4
40头
1
50头
19
?以上报价仅供参考!本周国内虾价趋于平稳运行,不过最近由于连续多个台风的影响,引起不少地区南美白对虾发病的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海南文昌地区,“红体病”让很多养殖户很受伤!
海南文昌地区养殖户李先生表示:今年他自己养殖了9个池塘,现在几乎被迫卖光。刚开始有几口塘发现红体病以后,我还想如何去治疗,但是病来如山倒,根本控制不住。只过了两天,塘底都死虾,原本预计能有4、5千斤一口塘,现在只抓了1千来斤,虾规格小,加上是病虾,被虾中压价的十分厉害!一百头左右的虾价格才卖6-10元/斤,今年亏了差不多有一百万!
海南文昌地区养殖户王先生表示:最近我们这里一直卖虾,虾规格小,又是得了“红体病”,卖价一直不好。“红体病”不好治,而且现在一到下午,就有一群鸟类在塘口上方盘旋。我不怕这些鸟类吃虾,就怕它拉便到池塘当中传播病源。果不其然,最近我们这里的养殖户一个接着一个发现自家虾塘出现红体病,这种虾病传播速度超快,死亡率又高!很多人都怀疑就是一群又一群的鸟类,加速了“红体病”的传播。
对虾红体你害怕了吗?“红体”是南美白对虾对环境不适或疾病产生的一种显著生理现象,虾体变红的基础是虾体内的色素细胞,在正常情况下,红色元素存在于色素细胞内,是以一种色素前体的形式存在,在遇到刺激(感染细菌、病*等病原体、水质恶化、亚硝酸盐中*、硫化氢中*、氨氮中*、缺氧、高温、暴雨等)时,色素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反应,色素前体转变成色素,并因色素扩大而使整个色素细胞变化。
刺激因素持续而强烈时,整个色素细胞发生崩解,大量红色素释放,使整个组织变红,从而出现红体症状。然而一些养殖者碰到这种情况后,往往都只将其看作“桃拉病”而采用一些相应的治疗措施导致大量的对虾死亡。由于没有准确对症下药,严重影响及贻误了治疗时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实际上在南美白对虾发生病*性的桃拉病、白斑病、副溶血弧菌性的红腿病、亚硝酸中*、环境因子突变等情况下,白对虾在外观上都可表现红体现象。养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病。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对发生“红体”的南美白对虾发病病因准确判断和鉴别,才能给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01
应激性红体
此种病症在对虾养殖中也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突然变化造成对虾产生应激反应,此种情况发生可能有:
①天气温度突变突然降温、暴雨②进水盐度与池内养殖水体盐度相差太大(3个盐度以上)③倒藻引起的藻*素中*④水质指标(pH、氨氮、亚硝酸盐)等的超标。
此种应激性红体主要表现为触须发红,尾扇尖部发红,在受到用药刺激或者拉网时会出现触须尾扇甚至附肢发红的现象(如下图),此种现象会随着盐度、温度等理化指标的逐渐稳定而消失,但在应激期间,对虾的抗应激能力急剧下降,此时很容易被细菌、病*感染,继发细菌性、病*性疾病。应激性红体通常发生在高温多雨夏季,也就是七八月份。
防治措施:
①稳定水质,调节水质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保护对虾肝胰腺护理肠道提高对虾体质。
②暴雨之后及时开动增氧机,打破水体分层。
③一次性排放水量不可太大,在30公分以内,少量多次。
0
副溶血弧菌性红体
副溶血弧菌性红体也就是常见的水体当中弧菌过多导致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75%的对虾红体都是副溶血弧菌性红体,此种情况在全国养虾地区都有发生,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苏等地尤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且多发生于6月下旬的高温多雨季节。
此种应激现象通常表现为附肢发红,特别是游泳足尤为明显,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红腿病”,同时也往往伴随着全身发红,病虾活动减弱,存在趴边、溜边,在水面垂直游动或者旋转运动现象,食欲减退甚至停止吃食,病虾鳃呈淡*色,肝胰脏变性不明显,虾体无黑斑。
防治措施:
①放苗前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清塘:放苗前对池塘用漂白粉或漂白精消*,0-5kg/亩,消*后晒塘,至池塘龟裂宽度-3cm即可
②持续高温或者在暴雨后,解除藻*素,稳定水质;杀灭抑制弧菌细菌
03
病*性红体
病*性红体才是真正的南美白对虾桃拉病*(TAURA)红体病,此种病发生的蔓延时间较长,一般较少引起急速的大规模死亡现象,但死亡量极大,常常让养殖朋友因为没有对症下药而措手不及,造成极大的损失。经过调查发现,病*性红体病发生主要有几点规律:①气温骤升骤降②潜伏期在30-60天③发病时对虾规格在5-9cm④养殖水体水色低,透明度低,理化指标超标。
病*性红体发病时长出现虾群群体出现环游现象,虾体无明显改变,尾扇出现蓝色或白色小斑点;肉眼难以分辨出心脏和肝脏,但可以看出肝胰脏肿大或变为淡红色;感染该病后-3天食欲猛增,大触须变红,肌肉浑浊;到后期表现为红须、红尾、软壳(但是这种虾的额角是硬的),体色变为茶红色,不吃食甚至少吃食,离水后死亡。
防治措施:
病*性红体相对来说发生几率要小,防治的话要从源头控制,如果病原无法控制的话,就要从环境和对虾体质方面入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要措施:
①选择优质虾苗
②尽量选择质量较好的水源,有条件的尽可能在沉淀池沉淀消*后在进入养殖池中,当发现周边池塘有出现疑似病*性红体病时,立即切断水源,实行封闭性养殖
③在养殖情况不好时(天气经常性变化,持续高温降雨等),多改善底部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繁殖发育的可能;勤开增氧机,尽可能的保证水体溶氧充足。
END
来源:养虾、科海生物工程。如果发现有侵害您的利益或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中国水产门户网,志创渔业信息第一品牌;运营十余载,用心感悟行业发展的点滴;水产人,就上中国水产门户网。
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