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科普遗传性贫血四葡萄糖6磷
TUhjnbcbe - 2020/12/9 13:40:00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酶缺陷疾病,可导致急性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贫血等疾病。全球约有4亿多人受其影响,在地中海沿岸、亚洲、非洲等区域具较高的发病率。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广东省是G6PD缺乏症高发区。

临床表型

G6PD缺乏症可导致新生儿溶血,并可由外源性氧化物诱导产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出现*疸、精神不佳等症状。某些G6PD相关的基因突变可以引起慢性溶血,导致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贫血的发生。G6PD缺乏症携带者严重时可有呼吸急速、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威胁患者生命。

分子遗传学机制

G6PD缺乏症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Xq28,该基因于年首次被克隆,并证明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构成,相关基因参与人体内种氨基酸的编码。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该酶参与调控人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与人体最重要的还原性物质还原型辅酶的产生有关,综合参与人体氧化还原反应的调控。还原型辅酶Ⅱ为体内众多生化反应中的供氢体,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若缺乏该酶,则可能在氧化诱导因素的作用下破坏红细胞膜,造成溶血性疾病的发生。

疾病分类

按酶缺乏程度和溶血严重度分为5类变异型:Ⅰ类和Ⅱ类均有严重酶缺乏(正常10%),Ⅰ类引起慢性溶血性贫血,Ⅱ类只引起间歇性溶血;Ⅲ类呈中度酶缺乏(正常的10%~60%),有药物、感染诱发的间歇溶血;Ⅳ类无酶缺乏;Ⅴ类酶活力反而增高。Ⅳ、Ⅴ类并无临床意义。常见变异型GdA+见于20%~30%非洲非裔,属Ⅳ类;GdA-见于10%~15%美籍非裔、西部和中部非裔,属Ⅲ类;GdMed见于地中海地区,属Ⅱ类;GdCanton见于亚洲人,属Ⅲ类。基因型与变异型并不一致,同一种变异型可有多种基因型,同一基因型也可有多种变异型。

常见临床类型有①急性溶血:因感染、氧化剂及摄入蚕豆导致急性血管内溶血,溶血具有自限性,一般摄入后24~72h发生,4~7d终止,哺乳期摄入氧化剂可通过乳汁引起G6PD缺乏导致婴儿发生急性溶血;②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见于少数患者;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特别要注意在出生后24h内发生的*疸,与Gilbert综合征合并存在,*疸严重而贫血不明显。

诊断和筛查

G6PD缺乏症筛查方法中,较为常见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法、荧光斑点法等为定性方法。近年来,随着检验仪器自动化,定量方法如G6PD/6PGD活性直接比值法、WHO推荐的改良Zikham法、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推荐的Glock与MeLean法、Chapman与Dern法、硝基四氮唑定量法(NBT法),由于操作简单,且适合于大批量样本操作,已逐渐替代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法及荧光斑点法,成为主流方法。

此外,由于G6PD缺乏症致病基因,杂合子携带者表型特点可能为G6PD酶活性正常、中度缺乏或显著缺乏,与基因型不完全相符。而酶学检测方法仅能对表型特点进行检测,无法有效检出杂合子,而部分无症状的致病基因杂合子携带者也可能因接触诱因而发展为G6PD缺乏症患者。为此,各类基因检测方法逐渐用于G6PD缺乏症的确诊和研究,比如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单链构象多态性检验(SSCP)、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高通量测序技术等,这些方法有效地扩充了检测方法可选择的种类,为我国G6PD缺乏症筛查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疾病治疗

G6PD缺乏症治疗要点是避免氧化剂的摄入,包括乙酰苯胺、异丁基亚硝酸酯、亚甲蓝、萘、呋喃坦丁、苯重氮吡啶、伯氨喹啉、磺胺甲基异噁唑、氨苯磺胺、磺胺吡啶。抗氧化剂(维生素E、硒)不能肯定疗效。不推荐切脾治疗。

参考文献:[1]张序,赵君.我国育龄夫妇G6PD缺乏症的筛查现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5(08):-+.[2]林果为,王小钦.遗传性溶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内科理论与实践,,3(06):-.[3]甘翠红.基因检测对G6PD酶活性临界女性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4(35):-.10年丰富临床服务经验分子遗传学检验领导品牌提供全技术平台解决方案基于人工智能的生物信息分析体系内容丰富贴近临床的检测报告业内最短的报告周期专业的遗传咨询服务体系北京康旭医学检验所海淀区杏石口路益园文创基地C区10号楼-转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遗传性贫血四葡萄糖6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