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贫血补铁进误区,明辨病因ldquo药
TUhjnbcbe - 2020/11/30 11:30:00

作者:杨柳

单位:医院药学部

来源:药评中心

铁缺乏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病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0%。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说起贫血,绝大多数人的反应一定是尽可能多吃含铁元素的食物或药物。

然而服用铁剂对于贫血患者来说就一定是万能的吗?

临床医师告诉我们,贫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临床常见的症状,补铁对于缺铁性贫血者当然是可以的,对于非缺铁性贫血很可能就是一种伤害。因为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非缺铁性原因导致的贫血,过多补铁可能会造成体内铁负荷超标,大量的铁元素沉积于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会影响脏器功能,严重时出现脏器功能衰竭。

因此,不要认为贫血补铁是一件小事,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补充铁制剂,才会既有效又安全。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贫血的那些事。

一、贫血的诊断标准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作为判断有无贫血的诊断标准。

国内标准

(海平面地区,Hb低于以下水平为贫血)

应注意:①婴儿、儿童及妊娠妇女的血红蛋白浓度较成人低;②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高;③血容量的变化也可以影响Hb检测结果,如脱水、失血所致血液浓缩,可能掩盖贫血;④妊娠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等使血容量扩张,可能导致误诊。因此,在判定有无贫血时,应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二、临床贫血的分类

三、贫血的临床表现

各系统临床表现:①皮肤黏膜:苍白(最常见症状);②呼吸循环系统:心悸、胸闷、气短、心率过快、严重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等;③神经肌肉系统:头痛、头晕、耳鸣、晕厥、肌肉乏力和疲劳等;④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等;

四、贫血的诊断

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有关贫血的临床资料,了解贫血程度,分清贫血类型,查明贫血原因,做出贫血的疾病诊断。

4.1病史,包括现病史、既往史、月经生育史、用药史、家族史及有无危险因素接触史等;

4.2对病因有所提示的相应体征检查

4.3实验室检查

4.3.1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测定为贫血严重程度的判定提供依据,网织红细胞计数间接反映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外周血图片可观察红细胞数量或形态改变。

4.3.2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细胞涂片分类和骨髓活检。提示贫血时注意造血功能高低及造血组织是否出现肿瘤性改变,坏死,纤维化或大理石变。

4.3.3发病机制检查

①如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原发病检查;

②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导致此类造血原料缺乏的原发病检查;

③失血性贫血的原发病检查;溶血性贫血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血钾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等。

④有时还需进行红细胞膜、酶、珠蛋白、血红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克隆等检查。

五、贫血的治疗

由于贫血发病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因此正确选用抗贫血药才是治疗的关键。根据病因可分为抗缺铁性贫血药物、抗巨幼细胞性贫血药物和促红细胞生成素。

5.1抗缺铁性贫血药物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的摄入不足或损失过多,导致体内供造血用的铁不足所致。常见于急慢性失血、儿童生长期、妇女妊娠和哺乳期等。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补充铁剂。

治疗首选口服铁剂,宜选用二价铁盐,治疗剂量为元素铁-mg/d。常用的有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及蔗糖铁等。疗程一般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服用2-3个月。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若口服铁剂不耐受或吸收障碍,可肌内或静脉注射铁剂。可用右旋糖酐铁肌肉注射,每次50mg,每日或隔日1次,缓慢注射,注意过敏反应。

常用补铁剂

5.2抗巨幼细胞性贫血药物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

5.2.1一般以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为主,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5.2.2缺乏叶酸,可直接口服叶酸。胃肠道不能吸收者可肌肉注射四氢叶酸钙,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一般不需维持治疗。

5.2.3缺乏维生素B12,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者需终生采用维持治疗。维生素B12缺乏伴有神经症状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有时需大剂量、长时间(半年以上)的治疗。对于恶性贫血患者,不宜单用叶酸治疗,否则会加重神经系统症状,故应以维生素B12为主,叶酸为辅。除了维生素B12针,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和同类物也可用于治疗贫血,临床上常用的有甲钴胺和腺苷钴胺。

5.3促红细胞生成素

又称红细胞刺激因子,是一种人体内源性糖蛋白激素,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缺氧可刺激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早已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临床,用于慢性肾衰和晚期肾病所致的贫血,也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的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骨癌引起的贫血。对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贫血也有效。

可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剂量应个体化,一般开始剂量为50-单位/kg,每周3次。应用期间应严格检测血压、血栓情况及血清铁含量。

温馨提示:

1.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治疗作用在于补充体内不足。缺什么,补什么,否则无效。因此,贫血患者在未查明贫血原因时且不可盲目补铁,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合理用药才是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方法。

2.消化性溃疡、节段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慎用口服铁剂。右旋糖酐铁注射前应询问过敏史。未控制的高血压病人禁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3.应注意影响铁剂的吸收因素,进食谷类、乳类、和茶等会抑制铁剂的吸收,鱼、肉类、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的吸收。四环素、氯霉素、维生素E、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均不宜与铁剂合用。

参考文献

[1]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版)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M].科学出版社:6-9.

[3]寇艳婷,王莹.缺铁性贫血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8(23):-.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请您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贫血补铁进误区,明辨病因ldquo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