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内科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TUhjnbcbe - 2020/11/2 11:21:00
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出血或出血倾向

出血或出血倾向

[护理措施及依据]

1.有受伤的危险:出血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病人出血的发生部位、主要表现形式、发展或消退情况;及时发现新的出血、重症出血及其先兆,医院就诊。

(2)一般护理:为了避免增加出血的危险或加重出血,应做好病人的休息与饮食指导,保持大小便通畅。若出血仅局限于皮肤黏膜,无须太多限制;若出血量较大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严重出血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纤维、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便秘者可酌情使用开塞露或缓泻药,以免排便时过于用力、腹压骤增而诱发内脏出血,尤其颅内出血。

(3)皮肤出血的预防与护理:重点在于避免人为的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出血。保持床单平整,衣着轻软、宽松;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沐浴或清洗时,避免水温过高和过于用力擦洗皮肤;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温水)拭浴降温。

(4)鼻出血的预防与护理:①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出血: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50%-60%左右,秋冬季节可局部使用液状石蜡或抗生素眼膏。②避免人为诱发出血:指导病人勿用力擤鼻,以防止鼻腔内压力增大而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或渗血;避免用手抠鼻痴和外力撞击鼻部。③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并局部冷敷。出血严重时,尤其是后鼻腔出血,请医院进行治疗。

(5)口腔、牙龈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为防止牙龈和口腔黏膜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局部出血,应指导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尖硬骨头的食物、带硬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的水果(如甘蔗)等;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口腔黏膜的损伤。牙龈治血时,可用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或局部压迫止血,并及时用生理盐水或1%过氧化氢清除口腔内陈旧血块,以免引起口臭而影响病人的食欲和情绪及可能继发的细菌感染。

若有其他部位出血,且较严重者,医院进行治疗。

贫血

如出现贫血,医院查明是何原因引起,对症处理.

一、缺铁性贫血

[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

(1)饮食指导:提倡均衡饮食,荤素结合,以保证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相关营养素(尤其铁)的摄入。为增加食物铁的吸收,可同时服用弱酸类食物,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饮料或药物同服。家庭烹饪建议使用铁制器皿,可得到一定量的无机铁。

(2)易患人群食物铁或口服铁剂的预防性补充:如婴幼儿要及时添加辅食,包括蛋*、肝泥、肉末和菜泥等;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要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避免挑食或偏食;妊娠与哺乳期的女性应增加食物铁的补充,必要时可考虑预防性补充铁剂,特别是妊娠期的妇女,每天可口服元素铁10-20mg。

(3)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道寄生虫感染、长期腹泻、痔疮出血或月经过多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仅是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关键,也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点。

2.疾病知识指导: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如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让病人及其家属能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3.病情监测指导: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自觉症状(包括原发疯的症状、贫血的一般症状及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等),静息状态下呼吸与心率变化、能否平卧、有无水肿及尿量变化等。且出现自觉症状加重,静息状态下呼吸、心率加快,不能平卧、下肢水肿或尿量减少,多提示病情加重、重症贫血或并发贫血性心脏病,应及时就医。

二、巨幼细胞贫血

[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采取科学合理的烹调方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对高危人群或服用抗核苷酸合成药物病人(氨苯蝶啶、氨基蝶呤、乙胺嘧啶等),应预防性补充叶酸、VitB12。

2.疾病知识指导:使病人及家属了解导致叶酸、VitB12,缺乏的病因,介绍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主要从饮食、卫生习惯等方面加以指导。告诉病人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加强个人卫生,注意保暖,预防损伤与感染。

3.用药指导:向病人解释巨幼细胞贫血的治疗措施,说明坚持正规用药的重要性,指导病人按医嘱用药,定期门诊复查血象。

三、再生障碍型贫血

[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与再障发病相关的药物和理化物质的接触。针对危险品的职业性接触者,如油漆工、喷漆工,从事橡胶与制鞋、传统印刷与彩印、室内装修的工人等,除了要加强生产车间或工场的室内通风之外,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定期体检,检查血象。使用绿色环保装修材料,新近进行室内装修的家居,要监测室内的甲醛水平,不宜立即入住或使用。使用农药或杀虫剂时,做好个人防护。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病*感染。

2.疾病知识指导:介绍疾病的可能原因、临床表现及目前的主要诊疗方法,增强病人及其家属的信心,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饮食方面注意加强营养,增进食欲,避免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避免病从口入。避免服用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如氯霉素、磺胺、保泰松、安乃近、阿司匹林等。避免感染和加重出血,具体内容参见本节有关内容。

3.休息与活动指导: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可减少机体的耗氧量;适当的活动可调节身心状况,提高病人的活动耐力,但过度运动会增加机体耗氧量,甚至诱发心衰。睡眠不足、情绪激动则易于诱发颅内出血。因此,必须指导病人根据病情做好休息与活动的自我调节。

4.心理指导:再障病人常可出现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可影响病人康复的信心以及配合诊疗与护理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疾病康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必须使病人及家属认识到负性情绪的危害,指导病人学会自我调整,学会倾诉;家属要善于理解和支持病人,学会倾听;必要时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避免发生意外。

四、溶血性贫血

[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对相关疾病的高发区或好发人群、有相关遗传性疾病家族史者,应加强宣传相关知识,做好疾病预防。如在我国G-6-PD缺乏症多见于广西、海南、云南傣族和广东的客家人,高危人群应禁食蚕豆及其制品和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奎宁、磺胺、呋喃类、氯霉素、维生素K等;如已明确为化学*物或药物引起的溶血,应避免再次接触或服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忌食酸性食物和药物,如维生素C、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磺胺等,还应避免精神紧张、感染、过劳、妊娠、输血及外科手术等诱发因素。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或发病倾向者在婚前、婚后应进行与遗传学相关的婚育咨询,以避免或减少死胎及溶血性疾病患儿的出生。

2.疾病知识指导:简介疾病的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治疗与预防的方法等。告知病人及家属,许多溶血性贫血病因未明或发病机制不清,尚无根治的方法,故预防发病很重要,使病人增强预防意识,减少或避免加重溶血的发生。适宜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但活动量以不感觉疲劳为度,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溶血发作期间应减少活动或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多饮水、勤排尿。对伴有脾功能亢进和白细胞减少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科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