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儿童传染疾病高发期来临,教你打好秋季保卫
TUhjnbcbe - 2020/9/24 12:28:00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4/4302316.html

二中心小学保健室

入秋之后,日夜温差变大,这段时间,不少儿童容易在时高时低的气温影响下纷纷躺枪中招。流感、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麻疹、水痘、猩红热等儿童传染疾病,该如何预防?

如何防控,一旦患病,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二中心小学保健室为家长们准备了“特效药”,预防护理儿童传染病

攻击战第一位:流感

秋冬季节,气温骤然变化,小孩子体质不如大人,免疫力容易低下,呼吸道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例如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无并发细菌感染,病程一般5~7天可痊愈。常见的流感。

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起病很急,一开始就发烧,体温可高达39℃~40℃,畏寒、全身不适、头昏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及流涕,高热持续3~5天后,全身症状减轻,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逐渐加剧。流感分单纯型、肺炎型、中*型、胃肠型四种,病轻者可2~3日恢复,重者1~2周,也有病程迁延1月者。流行性感冒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炎、病*性心肌炎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普通感冒主要是对症治疗,一般很快能痊愈。而流感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特效药”治疗。除了使用“特效药”,对症支持治疗也非常关键,患者要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流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此时可以适当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预防流感,记住这几招!

■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勤洗手

病*可以在患者手摸过的地方存活3个小时,孩子的衣服要勤洗勤晒,同时让孩子养成饭前饭后洗手的好习惯,不食用不卫生的食物。

■大量喝水

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内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发挥清除细菌、病*的功能;大量的水可以将病*从身上冲走,并防止脱水症的发生,而脱水症则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

■减少焦虑和压力

孩子生活、学习压力大会引起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上升,导致免疫系统反应降低。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孩子留出休息、娱乐时间,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睡眠充足

儿童每天需要10~14小时睡眠时间,而且需要在没有夜灯的黑暗环境中,才能保证褪黑激素分泌,使他们得到充足休息,从而增强免疫力。研究证明电磁频率会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家长尽量不要在儿童房间内摆放电子设备,或者在睡前拔掉插头。

■适当运动

天气好时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孩子身体体能,增强抵抗力。

■注意饮食

给孩子吃消化性的流质饮食:比如菜汤、稀粥、蛋汤等。给孩子吃清淡少油的食物,这样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比如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等。

及时补充水分:家长可以利用榨汁机榨些新鲜水果汁(山楂汁、猕猴桃汁)给孩子喝,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富含维生素或是红色食物:给孩子吃西红柿、苹果、葡萄等富含维生素或是红色食物,多吃这些可以减少或预防感冒的发生。

攻击战第二位:手足口

每年4-9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了解手足口病及其预防,看这一“贴”就够了。

手足口病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

由于“水疱疹”的症状会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是出水痘,往往耽误了病情。其实,这两种病是很容易区分的,手足口病除手足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一般无皮疹,而水痘则是全身性的。

普通病例表现: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有时候也会出现在臀部、大腿内侧、会阴部、膝、肘等部位。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重症病例表现: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手足口病通俗一点讲就是一种肠道病*感染(EV71),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现查明有数种病*可引起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通过什么传染?

主要是接触传染。比如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

大人也会传染手足口病给宝宝!!!

有些家长在护理患病孩子时,自己的手上也出现了疱疹。大人也会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病*,不过大人的免疫力强,症状也较轻,一般只是手足出现疱疹不会发烧,有的甚至没有症状。但是这些大人会成为手足口病致病病*的携带者,是可能传染给孩子的。

如果家中有手足口病的孩子,负责护理的大人最好不要接触别的孩子;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从外面回来,最好先洗过手,尤其是接触孩子的食物前一定要洗手。

医院?

如果很轻微的话,孩子的一般状态很好,没有精神不好、嗜睡、呼吸困难或者是疲乏无力、面色灰白等这种重症情况,一般的家庭护理是可以的。大多数孩子,一般是7天左右都可以逐渐恢复,在家可以给孩子做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

如果孩子在口、手、脚、肛门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时,无论是否有发烧,家医院,由医生来确诊是否是手足口病,如果确诊,医生则会做传染病登记。对于症状较轻的宝宝可以在家中隔离护理,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怀疑是重症倾向的则可能留院观察或者住院治疗。

手足口病家庭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1、由于患儿口腔溃烂、疼痛,故饮食尽量清淡,以流质食物最宜,避免进食酸辣、燥热、肥腻、难消化的食物。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溃疡局部可用淡盐水抹拭,局部喷药。若口腔黏膜溃疡明显的可根据医嘱用药,以促进局部黏膜的修复。

3、手足心疱疹不可用未经消*的针挑破,应由其自行消退,以免继发感染,可外用洗剂以敛疮止痒。如疱疹破溃要根据医嘱在破溃处涂抹外用药。

4、可适当配合饮食疗法,如以胡萝卜、马蹄、竹蔗煲瘦肉汤或竹叶卷心加冰糖煎水代茶等。

5、一旦患儿出现胸闷、气促、疲惫、喜叹息等症状,应警惕并发心肌炎的存在,医院诊治。

6、若患儿突然呕吐、颈项强直,甚至四肢抽搐,为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征象,应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如何预防是关键!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等给孩子洗手,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看护人员接触孩子前、替孩子更换尿布、处理孩子粪便后均要洗手。

3、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本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

4、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并勤晒衣被。

攻击战第三位疱疹性咽峡炎

人们常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一对“表兄弟”,主要是因为这两种疾病都是由肠道病*引起,高发人群均以儿童多见。

与手足口症状类似,但疱疹位置有区别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症状:

反复发高热38℃以上,高热时可发生惊厥;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起病2日内口腔可出现针尖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多见于扁桃体前,一般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很少引起严重并发症。不过,当孩子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时,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注意病情的变化,观察手、足、臀部、肛门周围有无出疹;多给孩子喝水,体温过高时适当降温。如果宝宝出现高热、惊厥、意识模糊等症状,医院诊治。

不管是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峡炎,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预防措施:

1.教导孩子不要把手和其他物品放到嘴里,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

2.避免接触病源:少到公共场所,不与患儿接触;

3.使用含氯消*剂定期对孩子的物品进行消*;

4.提高孩子的免疫功能:增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营养均衡。

5.6月龄-5岁的宝宝可以通过接种EV71疫苗(俗称手足口病疫苗)来预防由EV71病*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预防手足口病的“15字口诀”同样适用于疱疹性咽峡炎。

攻击战第四位: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传染性强,冬春交替季节高发,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以小儿为主,多发于1-5岁幼童,但近几年监测结果显示成人麻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麻疹病*是引起麻疹的病原微生物,它的特性是耐低温,在低温及干燥条件下有较好的耐受力。麻疹病*抵抗力较弱,加热到56度30分钟和一般消*剂都能使其灭活,对日光及紫外线敏感,在流通空气或日光下半小时就可以灭活,含有病*的飞沫在室内空气中保持传染性约2小时,所以疫情多发生在人员较集中的环境,如幼儿园、学校、工地、*队、医院等集体单位,这些单位的人群如没有患过麻疹或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都容易感染麻疹。

麻疹如何传播?

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即出疹前后各5日的10天时间)内均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末传染性最强,恢复期患者不携带病*。当麻疹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将含麻疹病*的飞沫排至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含病*的飞沫或经眼结膜感染,密切接触者也可经污染病*的手传播。

感染麻疹病*后,典型症状为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麻疹的初期症状是发热、咳嗽,眼睛充血、有眼屎,约三天后,会先从耳后、脖子出现皮疹,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一般不痒,而后沿着发际边缘蔓延,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躯干及上肢,多在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手心、脚心,疹间皮肤正常。在出皮疹时往往会高热不退。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

得了麻疹应注意什么?

良好的护理是保证麻疹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所以要注意安静卧床休息;室内空气要流通,要温暖湿润;注意吃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饮食,在恢复期除少吃油腻的食品外,不需忌口。在发疹期间,注意皮肤、黏膜的清洁,经常洗脸,用温开水将毛巾浸湿擦净鼻子和眼睛,以保清洁。

麻疹如何预防?

目前还没有治疗麻疹的特效药物,对患者要细心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关键在于如何做好麻疹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免费为8月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18月龄儿童接种麻腮风疫苗。

2.避免接触麻疹病人

麻疹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因此,麻疹流行期间易感者应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家庭、公共场所应多开门窗通风。到公共场所接触可疑污染物品后应洗手。

3.麻疹病人应减少外出

怀疑患麻疹应就近就医,同时病人医院采集咽拭子、血标本进行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人应隔离治疗,减少外出,避免传播。

4.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保持双手清洁;如果出现发热、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医院诊治。去医院就诊时应戴上口罩。

攻击战第五位: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人类是该病*唯一宿主,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传染性强。

孩子感染水痘病*后,经过2周左右的潜伏期,会出现发烧、头痛、身体不舒服、食欲不振等方面早期的症状。之后数小时或1到2天后,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和疱疹。红色小丘疹会从腹部和背部蔓延到手腕和腿部,一部分变成水泡。出疹24小时后,孩子的脸上、背上、腹部、四肢等各个地方(以躯干较为多见,其次为面部和四肢)均会出现红疹点和水泡,一部分会开始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病程2-3周,如果不把泡抓破,康复后一般不会留下疤痕。但儿童患水痘后有可能继发水痘脑炎、原发性水痘肺炎等严重的并发症。此外,关于对水痘治疗的认识,很多家长存在一种误区,错误地认为水痘出得越多越好,给孩子吃发疹的药,这样做会导致全身水痘密集,使病情加重,轻者会留下疤痕,重者引起败血症。所以患病后建议医院就诊,接受正规诊疗。

带状疱疹的病因是水痘痊愈后,病*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当免疫功能减弱时,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再度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好发于成人。

孩子得了水痘怎么办?

水痘传染性很强,发现孩子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并及时向学校、幼儿园老师报告,以便学校、幼儿园采取防控措施。对诊断为水痘的患儿应立即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直至疱疹全部结痂干燥为止。

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食物和充足水分。病儿皮肤应注意清洁,避免与带有化脓菌的人接触;由于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以防抓破皮肤继发感染,外用洗液能缓解水痘引起的瘙痒。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被服及用具,应利用曝晒、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室内空气要流通,同时注意避风寒。患病的孩子禁用激素,正在应用激素的患病的孩子应立即停止使用或减量。

攻击战第六位:猩红热

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

猩红热的病原为革兰染色阳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在60℃下30分钟、碘酊中15分钟可以灭活。

猩红热特点: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可出现草莓舌(或杨梅舌)、口周苍白圈,恢复期手指和脚趾出现皮肤脱屑。发病急骤、来势汹汹多突然发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全身酸痛、厌食、精神萎靡。疹细如沙、猩红似锦。常在发热的第二天出现皮疹,这与麻疹在发热四五天才出疹不同。皮疹在颈部、胸部、腋窝开始,几小时后就蔓延到躯干和上肢,最后到下肢。皮疹色鲜红,疹细如沙。到恢复期皮疹消退后会出现皮肤脱屑。

口周无疹、呈苍白环

病儿呈现口周苍白环是猩红热病的特点之一。

舌红多刺、状似杨梅

舌质红、舌刺大,很像成熟的杨梅,杨梅样舌是又一特征。

咽喉肿痛、溃烂化脓

咽部高度发红,扁桃体肿大,有时还溃烂化脓。

病期拖长、并发症多

因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细菌*素不仅可以引起中*性心肌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有些患儿对此病原菌的*素过敏,还可继发急性肾炎或风湿热等并发症。因此,对猩红热积极的治疗和预防非常重要。

流行病学特点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2天,一般为2-5天。

传染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携带者)及其呼吸系统分泌物而传播。病原菌藏在病人的鼻部和咽部,可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被喷出,病人的手、衣物、食具上都有细菌,所以健康人和病人接触,很容易染上这种病。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3~8岁儿童。孩子患猩红热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由于托幼机构和小学里易感人群较为集中,所以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场所。

如何防治猩红热?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想的可供使用的链球菌疫苗。预防控制措施以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

1、保持环境清洁和室内空气流通。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双手清洁,并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分泌物,处理完应立即洗手。

3、流行期间,儿童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4、如果出现发烧、咽喉痛和出疹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接受规范治疗。外出就诊过程中建议规范佩戴口罩,以免传染其他人。

5、患者应停止上课或前往幼儿园,直至完全康复为止。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传染疾病高发期来临,教你打好秋季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