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Hb):男性低于g/L,女性低于g/L(不同实验室参考值略有差异)。
红细胞计数(RBC):男性低于4.3×1012/L,女性低于3.8×1012/L。
血细胞比容(HCT):男性低于40%,女性低于35%。
二、常见类型及原因生成不足型贫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类型,因铁摄入不足(如偏食)、吸收障碍(如胃切除术后)或慢性失血(如月经量大)导致。
巨幼细胞性贫血: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常见于素食者、胃切除患者)。
慢性病性贫血:如感染、肿瘤、肾病等疾病抑制红细胞生成。
破坏过多型贫血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疾病)。
丢失过多型贫血急性失血:如外伤、消化道大出血。
慢性失血:如痔疮、月经过多。
三、典型症状全身症状:疲劳、乏力、头晕、头痛、活动后气短。
局部表现:面色苍白、唇甲色淡、舌炎、口角炎(缺铁性贫血)。
严重贫血:心悸、心率加快(心脏代偿)、晕厥,甚至诱发心绞痛。
四、诊断与治疗诊断方法血常规:初步判断贫血程度和类型。
铁代谢检查: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检测: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巨幼细胞性贫血)。
其他:必要时骨髓穿刺、Coombs试验(溶血性贫血)。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如补铁、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病(如止血、抗感染)。
输血:仅用于急性大出血或严重贫血伴缺氧症状。
支持治疗:均衡饮食(增加红肉、绿叶蔬菜、豆类),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五、预防建议饮食均衡: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
特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