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老年人贫血的原因及注意事项专家话健康
TUhjnbcbe - 2025/6/24 20:02:00

本文转自:安阳日报

□王改锋

老年人是贫血高发人群,老年人因基础疾病多、活动量少,轻度至中度的贫血往往不易察觉,尤其是慢性贫血,老年人的贫血往往掩盖在严重的原发病表象之下。因此,老年人贫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到及时诊断、寻找病因、针对性治疗,以免因病情延误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那么,什么是贫血呢?贫血的程度和分类有哪些?

贫血是指人体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贫血按照血液里面Hb浓度分为以下4类:轻度<90g/L、中度60g/L~90g/L、重度30g/L~60g/L、极重度<30g/L。

据统计,全球约有16亿人受到贫血的困扰,老年人是除去儿童和女性外的第三大高发人群。WHO对于老年人贫血的定义是女性血红蛋白低于g/L,男性低于g/L。按照该定义,年我国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在10%以上,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发生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以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贫血为例,铁、叶酸和维生素B_12是红细胞生成必需的营养元素,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缺乏都会造成贫血。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吸收功能下降,或由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长期严格限制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容易导致铁、叶酸及维生素B_12摄入不足。

铁重要的来源是衰老的红细胞,少量从食物中获得,如长期摄入不足,或者存在胃肠道、泌尿道等慢性丢失,极易引起的铁的缺乏;叶酸不能被人体合成,只能从外界摄入,而叶酸遇热容易分解。老年人由于牙齿的原因,常喜欢吃煮烂的食物,导致叶酸摄入量不足。食物中的维生素B_12,需要在胃分泌的内因子的帮助下才能被肠道吸收。长期患有严重胃病或做过胃大部切除术的老年人很容易因内因子抗体阳性导致B_12无法被吸收,进展为恶性贫血。

导致老年人贫血的原因有很多,我国老年性贫血常见的因素为慢性病贫血、营养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肿瘤相关性贫血等,多样的病因也给临床医生带来了挑战。因老年人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较多,贫血常见的心慌、气短、体力下降等症状往往不易察觉,被误认为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以外的肿瘤,常常只表现为临床上由于慢性失血导致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改变,老年患者及家属不易察觉。同时,由于病程发展缓慢,又得不到重视,当明确诊断时,常已造成严重后果。

需要强调的是,部分老年人认为贫血只是小毛病,吃吃补血的营养品或食品就好了,事实是,即使确诊为营养性贫血也不可能靠食补治愈,而老年人贫血的表象下可能隐藏着更加危险的病因,尤其是胃肠道肿瘤引起的慢性丢失等,需要查出病因,早期积极治疗。

国内有研究报道,在例高龄住院患者中,有57.96%的贫血患者,其中35%确诊为慢性病贫血。慢性病贫血(ACD)是一组由慢性感染、炎症、肿瘤和创伤等导致机体铁代谢紊乱所致的贫血,是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贫血之一,其患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且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由此可见,老年人贫血可能是一系列原因和疾病导致的症状表现,其诊断和治疗也往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意识增强及积极的诊断可以使老年人贫血的诊治事半功倍。

(医院血液二科副主任医师)

本栏目由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阳市健康教育所主办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年人贫血的原因及注意事项专家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