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仅仅是因为饮食营养不均衡?饮食得当就能避免贫血?对健康人群来说可能的确如此,可对于肾友来说,贫血简直是“家常便饭”。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由于肾友饮食的限制,如长期素食、饮食不均衡等导致饮食中的铁质摄取不足;另一方面,肾功能下降后,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从而导致肾性贫血。
长期贫血有什么危害呢?贫血时全身的血液不够用,作为泵出血液的器官,心脏就必须更卖力的跳动来满足身体各个器官的血液需求。久而久之,心脏射血能力下降,导致心脏扩张,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那应该如何解决贫血的问题呢?需要服用药物吗?其实很简单,只要在饮食上做出一些改变就能改善贫血的状况了。
1.多吃富含铁的食物
动物性食物中铁的含量丰富,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如瘦肉、鱼、禽、动物血、动物内脏等。当然,如果有些肾友尿酸水平比较高,那就要避开嘌呤含量比较高的动物内脏,其它均可以适量。需要注意的是,菠菜、空心菜、茶叶水等食物其中的草酸、植酸或鞣酸含量高,会降低铁的吸收,贫血患者注意要少吃。
2.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为什么医生时常会建议贫血患者在补血的同时还要口服维生素C呢?因为维生素C属于一种抗氧化剂,将难以吸收的三价铁还原成容易吸收的二价铁,从而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如西红柿、苦瓜、油菜、小白菜等蔬菜,还有橘子、橙子等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都很丰富,大家在补血的同时可千万不要忘记补充这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