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熊猫血孕妇因母婴血型不合,导致腹内胎儿溶血性贫血。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等多科室联合救治,历经多次宫内输血顺利剖腹产下一枚女宝,女宝吃奶好、反应好。
溶血性贫血导致胎儿生命危在旦夕
据介绍,Rh血型是人红细胞表面上的、除ABO血型之外的另一种血型系统,有阳性与阴性之分;前者称为Rh血型阳性,后者称为Rh血型阴性。中国人绝大部分为Rh血型阳性,仅约0.3%的人为Rh血型阴性。因为Rh阴性血型在国人稀少,故俗称熊猫血,医学名称为RhD(-)。携带RhD(-)的人与RhD(+)者在身体健康程度上并无区别,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RhD(-)可能造成严重危害。
来自深圳的邓女士血型就是RhD(-),平常生活上没有任何不适,3年前第一胎怀孕生产也很顺利。但今年怀上二胎后,就不像第一胎那般幸运了。怀孕前半期还好,可是到了怀孕29周,产科超声检查突然发现胎儿全身水肿(心脏增大、胸腹水等表现),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Rh血型不合溶血性贫血。
由于胎儿红细胞持续不断的破坏,胎儿贫血会越来越重,这种情况若得不到改善,孩子就会死在宫内。
多学科会诊决定宫内输血挽救胎儿
碰到这种事的邓女士十分着急,医院咨询后,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医院副院长熊奕迅速组织了院内多学科会诊,在医院特聘教授——医院杨艳东与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周芸共同主持下,产科主任赵跃宏、超声科主任李梅、输血科副主任蔡钦泉、新生儿科主任刘杰波、麻醉科主任翟宇佳、检验中心副主任莫红梅等院内各相关学科专家经过详细评估胎儿宫内情况,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宫内输血挽救胎儿。
经过医院输血科、深圳市血液中心的共同努力及热心熊猫血型市民的献血,首次输血在孕29+5周实施,由经验丰富的杨艳东教授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固定在胎儿脐带静脉,成功输注红细胞35ml。
在48小时后,第二次成功输注红细胞55ml,这时奇迹出现了:胎儿贫血明显改善,头皮水肿和心包积液消失。
到孕33周,已成功输血四次,胎儿已无明显水肿征象,胎动有力,胎监正常。
至此,临床过程与预期吻合,后续只待孕35周最后输血一次,就可以顺利进入足月妊娠。
早产儿获悉心照料顺利度过危险期
在孕34+1周时,邓女士突然破水,随即入院,次日剖宫产顺利分娩一枚女宝。
宝宝评分10分,一般情况良好,仅有轻度贫血。因为是早产儿,宝宝暂时住进新生儿科。
经新生儿科刘杰波主任团队悉心照料,宝宝平安度过了前两周的危险期。目前,宝宝现在体重2.3kg,身长48cm,吃奶好,反应好,已经可回家与妈妈在一起啦。
据了解,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正式成立还不足一年,但此前已开展多例双胎输血综合征的激光阻断根治术,多胎妊娠射频消融减胎术/选择性终止妊娠术,多胎妊娠氯化钾减胎术等。此次成功宫内救治一例水肿胎儿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产前诊断中心将砥砺前行,开展更多的胎儿治疗,帮助有需要的孕妈妈生下健康的宝宝。
深圳晚报记者周倩通讯员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