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过敏性疾病除了表现多样外,发病率极高、没有专门的解决办法也是令妈妈们感到措手不及的问题.目前宝宝患过敏人数占比达41%。患过敏性疾病的宝宝非常让人心疼,除了全身长湿疹以外,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反复反流、夜奶、拒奶、腹痛、肠绞痛、腹泻、便血、便秘、流涕、慢性咳嗽、喘息、荨麻疹、生长偏离、缺铁性贫血、消化不良等等,好像宝宝的所有疾病都和过敏密切相关。一旦宝宝得了过敏性疾病,宝爸宝妈们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从此,吃穿用度都要特别注意。咱家的宝宝就是比别人家的难带。过敏类型∶食物过敏(在1岁以内最多见,其后会下降得比较快。)
表现∶腹泻、呕吐、湿疹
一般来说,孩子最早出现的过敏是食物过敏,而牛奶蛋白过敏又首当其冲,鸡蛋也是较常见的过敏原。因为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就有可能接触牛奶。此后,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大,接触的食物种类会越来越多,还可能出现对其他食物的过敏。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一般会出现胃肠道腹泻、呕吐等反应。
过敏类型∶皮肤过敏(1岁以内是发病的高峰,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表现∶湿疹,红肿、流泪
湿疹对婴幼儿来说比较常见,原因比较复杂,除了食物过敏外,通过空气传播的过敏原也很常见。通常湿疹的孩子都是先天性过敏体质,在受到—些致敏因子刺激后,就会引起发病。对孩子来说,湿疹的部位会又痒又疼,会令孩子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难以安睡。图片来源于网络二、3岁~7岁
过敏类型∶哮喘(3~7岁达到高峰,然后一直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生比率。)
表现∶咳嗽、气喘、胸闷、同时伴有脸部发红
哮喘主要与过敏体质、呼吸道感染和环境因素相关。哮喘发病年龄大多在3岁以后,病情发作时以阵发性咳嗽、气喘、胸闷为主,不一定有发热等症状。过敏原通常有花粉、粉尘、虫螨、羽毛、塑料、牛奶、鸡蛋、鱼虾、阿司匹林、青霉素等,突然接触冷空气或剧烈运动,也可以成为发作的诱因。
过敏类型∶过敏性鼻炎(7岁以后上升比较快,一直到三四十岁都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发病率。)
表现∶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
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鼻痒、鼻塞、流鼻涕、连续不断打喷嚏,这种鼻炎分季节性和常年性两种。春天主要多见的是季节性鼻炎,也称花粉症,发病时间具有规律性,与花粉传播密切相关。比较多见的是眼部、腭部和耳部的痒感症状较重,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从初起的季节性鼻炎逐渐发展为常年性鼻炎。经验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宝宝过了1岁不再出现湿疹就和过敏说再见了。事实上,人的一生都会遭受过敏的威胁,婴儿期的过敏更会为宝宝的未来埋下健康隐患。图片来源于网络
1、曾患过敏性湿疹、食物过敏的宝宝,日后罹患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风险是般宝宝的3-8倍。
2、过敏是宝宝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并会影响宝宝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3、婴幼儿期的过敏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心智发育。
4、婴儿期发生湿疹显著增加10岁时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特别是情绪和行为问题,并有发生注意力缺陷或多动症的趋势。
另外,还有一些粗心的妈妈,从孩子一出生到长大从来不知道孩子是过敏了。等到孩子形成过敏体质,就为时已晚了。不要以为孩子不是过敏体质,家长就可掉以轻心、,现在过敏儿太高发,家长首先要避免和杜绝导致孩子形成过敏性体质的做法。如果孩子已经是过敏性体质,那么就更应该全面学习孩子过敏性疾病的成因、辨别和防治要点,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是过敏性体质,要怎么治疗,一些常见的错误方法有哪些,日常的养护原则又应该是怎样的。有的医生说,所有的过敏都身体抵抗力低下的原因,虽然这种做法说法并不全面,但是对于人体来说,它才是抵抗疾病的一道城墙。那么如何提高自身抵抗力呢?图片来源于网络1、杜绝高油脂类食物和油炸类食物。
做为大人,要从饮食上给孩子培养一个好习惯。像油炸食品,快餐,大鱼大肉的,能少碰就少碰。人体抵抗力强,是因为人身体中的有益菌起到的重要作用,过度的摄入一些高油脂食物,过量的油脂会将有益菌的作用覆盖,有益菌不起作用了,身体自然差了。
2、辅助类元素的添加。
孩子挑食是天性,这个不吃,那个不吃,那么就会导致身体里某种元素的缺乏。这时候,在控制孩子饮食的同时,一些元素的添加也是尤为重要的。
像维生素C与维生素D就是必须要添加的,虽然不是提高身体抵抗力的神药,但是还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补充益生菌,调整孩子菌群。要选择质量好的益生菌。选择益生菌有三个条件,第一看到达肠道的活性菌还有多少,很多益生菌耐酸性、耐胆汁能力差,没有到达肠道就全军覆灭了,这样的益生菌是无效的补充。第二活菌量要足。第三益生菌的配方要经过多项临床试验。至少补充益生菌要两个月以上。
3、加强锻炼。
运动,是保证身体健康最廉价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合理的运动可以加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阵代谢,一些病毒就会随之被排出体外,人体就能保持正常健康的工作状态。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比较好,冬天在暖气房,夏天睡空调房,出门是游乐场,回家是数码产品,每天下个楼都是任务了,运动量太少,再加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大多数孩子身体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