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血液制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支持治疗方法。通过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输血以帮助患者纠正贫血,防止因血小板减少引发的重要脏器出血等,尤其是急重型再障患者血象极低的情况下,及时输血可以使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维持在安全的水平。
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不管用了是怎么回事?
很多病程比较长的再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赖输血,但随着输血次数、时间的增加,慢慢输血的间隔会越来越短,并且输血维持的时间也短,甚至部分患者在输血之后血象上升也不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主要是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太差,一种情况是再障患者本身的病情进展加重,导致进一步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越来越少,成熟细胞也越来越少,还有一种情况是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可能没有减少,但造出的细胞都是病态的,不具备完整的细胞功能,并且寿命也短,很容易被破坏掉。
其次呢,就是部分再障患者会发生溶血,不单单是骨髓造出的血液细胞,同时输注别人的血液也会发生溶血,这种情况就要复查CD55、CD59,看看是不是合并红细胞缺陷,甚至病情转化为再障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针对这样的变化治疗方案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如果是造血功能的问题,病情仍然是再障!
还有些患者经过反复多次的输注血液制品,可以让体内产生同种抗体及免疫反应,导致无效输血,这样不仅延误病情,加重患者负担,还可能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长期输血的再障患者需要经常监测血清铁蛋白,并且拉长输血间期控制输血量,已经出现高铁负荷的患者可输注25—50个单位红细胞后,或者血清铁蛋白水平超过-ug/L时应用去铁胺进行治疗。
归根结底,输血输板只是一种急救的方式,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不能减少或阻止病情复发。长期输血治疗会产生诸多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因此,不建议再障患者依赖输血治疗,应尽快更换治疗方式,逐步摆脱输血,稳定血象在安全范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知识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