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血袋娃娃抗争记环球健康
TUhjnbcbe - 2024/4/5 17:27:00
白癜风治疗哪些好的方法 http://m.39.net/disease/a_5728187.html

□本报记者甘贝贝

靠定期输血维系生命,经年累月的治疗和不菲的医疗花费令整个家庭陷入困境,这就是被称为“血袋娃娃”的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命运。事实上,地贫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这种出生缺陷可以通过父母进行婚前、孕前及产前检查避免。近年来,我国在南方10个地贫基因携带率较高省份启动实施地贫防控项目,引导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实现免费地贫防控服务生育夫妇全覆盖,地贫在部分高发省份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随着相关新技术的发展,众多地贫基因携带家庭有了更多希望。

靠输血“续命”27年

初夏的广州已经非常炎热,而且雨来得很快。

何淑娟顾不上打伞,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记者面前。“对不起,我刚刚做完地贫防控宣传活动回来,迟到了。”说话时,雨水顺着她的额头滑向脸颊。

广东省广州市市民何淑娟是一名重型地贫患儿的母亲,她和女儿莉莉已经与病魔抗争了27年。27年来,莉莉身上流淌着近人献出的血液。

年,在番禺区一家制衣厂当工人的何淑娟生下女儿莉莉。出生后2个月左右,莉莉就开始出现贫血症状,经常哭闹吐奶,脸色也越来越苍白。在3月龄和7月龄时,医院,但都没能检查出是地贫。

何淑娟当时对地贫一无所知,只认为是自己经验欠缺,不懂得如何照顾女儿。直到1岁生日前夕第三次住院,莉莉才被诊断出患有重型β地贫。医生的话彻底把她和丈夫吓懵了——遗传病,无法治愈,花费如同无底洞。

“当时还没有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型地贫的孩子每个月都要输血、排铁,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活过20岁,甚至早早就夭折了。医生劝我们放弃。孩子生日当天,我们得知了这样的结果,这份生日礼物太沉重了,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回忆当年那一刻,何淑娟依然忍不住落泪。

进一步的检查发现,何淑娟和丈夫都是地贫基因携带者。如果何淑娟再生育,胎儿有1/4几率不携带地贫基因,1/2几率是同父母一样的轻型地贫患者(即地贫基因携带者),还有1/4几率是中间型或重型地贫患者。也就是说,下一个孩子还有可能和莉莉一样。

何淑娟一家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莉莉必须靠输血维持生命,更残酷的是,长期输血极易并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过多的铁沉着于心肌和其他脏器,严重的将导致心力衰竭。经济压力也像一座大山。莉莉的输血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为了防止铁元素聚集、伤害内脏等,还需要每天打排铁针、吃排铁药,每月的治疗费用从几千元增加到上万元。在莉莉7岁时,何淑娟的丈夫选择了离婚。

“莉莉每隔25医院输血,那段时间我们几乎不出门,总在哭泣,就连母亲来探望,我都不愿意见。”何淑娟说。她曾经无数次想放弃,甚至想过做傻事,可每每看到女儿是那么天真可爱,她终于坚定了想法——无论经历什么样的挫折,都不能剥夺女儿的生命。

莉莉饱受病痛折磨,让何淑娟常常偷偷落泪。“排铁针往肚子上打,如果是平时上学,就会从晚上打到第二天天亮,肚子上要一直绑着半斤多重的仪器;住院期间,排铁针几乎要24小时地打。”莉莉10岁那年,不得不切除了日益膨胀的脾脏。因为每个月都要输血,有些血管逐渐硬化、堵塞。何淑娟说,她多么想替女儿受苦啊。

莉莉的痛苦还来自于精神上的孤独。因为从小就要输血,一些同学给她起“吸血鬼”之类的难听绰号,大家都不愿意跟她做朋友。

千难万难,何淑娟带着女儿都熬过来了。莉莉18岁那年参加了全国高考,并拿到了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遗憾的是,因为身体原因,她终究没能圆大学梦。后来,莉莉自学了韩文,现在在网络上做一些兼职。

从小到大,何淑娟给莉莉拍了很多照片。因为不知道哪天女儿会离自己而去,所以和女儿在一起的每时每刻,何淑娟都分外珍惜。

尽管一直坚持治疗,莉莉的身体状况仍然渐渐恶化,3年前她被查出患上糖尿病,必须每天打胰岛素。“以后的事真是不敢想。”何淑娟说,“因为年龄较大,内脏受损比较严重,莉莉已经错过了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机。”

何淑娟说,从年开始,广州城镇居民医保对地贫患者住院有部分报销;年启动了门诊特定项目,每个月元,地贫患者可以在门诊输血,开排铁针。除了医保,医疗救助和社会公益项目也让她的压力大大减轻。所以,她和女儿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有了切身之痛,更不希望悲剧在其他家庭上演。”年,何淑娟成为一名志愿者。如今,她担任广东省地贫防治协会理事、广州市地贫家长会会长,已经在广东各所高校演讲余场,参加各类大型宣讲余场。在莉莉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何淑娟会带着女儿一起做义工,在路边派发宣传册,发动市民献血;去看望困难地贫儿童,鼓励他们坚强生活、战胜病魔。

“生命种子”发芽了

与莉莉相比,贵州省的乐乐要幸运一些。经过6年多等待,今年3月,身患重型β地贫的乐乐医院进行了脐带血移植手术,输入了来自同胞弟弟的脐带血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一份承载着亲情和希望的“生命种子”慢慢发芽、成长。

贵州农村的一对夫妇,年生下女儿乐乐。1岁时,孩子肝脾肿大,严重贫血,被诊断为重型β地贫。

乐乐妈妈张敏(化名)说,全部家庭收入几乎都用在了给孩子输血上。即便如此,医院缺血等原因,输血断断续续。由于输血量不足,乐乐出现了典型鼻梁骨塌陷的“地贫貌”。

张敏告诉记者,乐乐3岁时就已经发现自己的“不一样”,常常问“什么时候去输血”。每天晚上,乐乐会自己记得拿排铁药吃。

“我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面对女儿时常的提问,张敏无法回答,心如刀绞。

年,张敏夫妇又自然怀孕了。大约怀孕5个月时,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帮助下,医院的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了免费产前诊断服务。诊断结果显示,张敏腹中胎儿为重症地贫患儿,最终无奈引产。一个夫妻双方均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家庭,有1/4的几率孕育重型地贫患儿。很不幸,这个家庭两次都遭遇了最坏的结果。

对于重型β地贫患者而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根治方法。根据干细胞来源,又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找到合适的供者进行干细胞移植,并非易事。经过相关检查,夫妻二人及亲属配型,均未找到合适供者。

失望之时,张敏和丈夫从医生处得知,脐带血移植或是另外一条生路。脐带血是胎儿娩出断脐后最短时间从脐静脉中采集的血液,有免疫原性低、对配型要求低、取用方便等优势。为了彻底改变乐乐的命运,夫妻俩决定,再生育一个孩子。

为了不再生育一个地贫孩子,医院的建议下,年,夫妻二人来到医院进行生育咨询,最后选择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实现孕育健康宝宝的愿望。

理论上,张敏夫妇生育无患病风险且基因型匹配的胚胎的概率为3/16。医院经过严密检查和精心治疗,在体外受精技术的基础上,从胚胎或囊胚中取部分细胞作为样本进行遗传学检测,最终挑选出一个不携带地贫基因的正常胚胎植入张敏子宫。后来,张敏成功妊娠,孕期产前诊断检查及相关检测表明,这是一个健康胎儿,而且与乐乐配型成功,可供移植。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张敏一家人激动地落泪、拥抱。一路艰辛历历在目,张敏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更加感谢老天眷顾,盼望着这个能够拯救姐姐的孩子的到来。

年1月,带着“使命”的弟弟出生了,成功阻断了其父母身体携带的地中海贫血基因,脐血被成功采集并冻存。

“上天给了我苦难,但也给了我阳光和希望,还好没放弃!”张敏和丈夫一边排队等待移植仓,一边四处筹集手术费用。通过置卖老家房产、找亲戚朋友借钱,一年的奔波筹备,终于筹集到了25万元手术费,某公益基金在得知他们的实际情况后,伸出援手资助了10万元。

今年3月,乐乐顺利输入弟弟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次日,弟弟的脐血经过水浴复苏后,也缓缓输入乐乐的体内。

移植手术10余天后,乐乐开始长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达到植入标准。大约一个月左右,乐乐顺利出院。这也意味着,乐乐移植成功,重获新生。这个家庭的“地贫魔咒”终于被打破。

1
查看完整版本: 血袋娃娃抗争记环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