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是6-24月龄宝宝中最容易出现的症状,但是,因为他在确诊前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隐秘性,家长不容易判断,但是却对宝宝危害很大。如果宝宝长期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还可能会对宝宝的智力产生影响,如果等到这时候再给宝宝补充铁元素,前期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可逆的。
其实,很多家长对预防宝宝贫血的预防意识还不够,多数时候是到宝医院时顺便检查的时候才会发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宝宝的状态,是不难发现宝宝的异常的,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下面这些症状,就要警惕是不是缺铁性贫血的征兆了。
看宝宝面色:如果发现宝宝脸色发白,且指甲根处有较大区域泛白,嘴唇和舌头表面呈现白色或者淡红色;
看宝宝饭量:宝宝食欲不振,多出现偏食挑食,且生长缓慢,有的还会出现异食癖;
看宝宝情绪:宝宝情绪不好,总是表现的烦躁不安,脾气开始变得极端化,要么哭闹不停,要么精神萎靡;
看宝宝活动量:宝宝易疲劳,活动量减少,多伴随腿脚软弱无力,而且缺乏专注力;
看宝宝免疫力:一到换季、在疾病流行期间,宝宝就很容易“中招”,免疫力变得低下,各种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接踵而至。
当宝宝出生时,会从妈妈身体里继承一部分的铁元素,这些铁元素可以满足6个月以内宝宝的生长需求。但是,当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开始,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宝宝体内储备铁的“亏空”,就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现象。还有一些常见的认知错误,家长也需要注意一下。
错误一:你认为的“优质补铁食物”其实不优质
有些家长们也是有给宝宝补铁的意识的,但是很多大家都认为的“优质补铁食物”其实补铁的效果微乎其微。比如在宝宝刚刚添加辅食时,有些妈妈们会选择自制米粉,觉得这样的食品安全又健康。但是,自制米粉的营养是不均衡的,铁含量几乎为0,宝宝长期吃这种食物难免会出现缺铁。所以,在宝宝添加辅食的初期,应该选择强化铁配方的营养米粉。樱桃红枣等红色食物也不是像家长想的那样有“补血”效果的,这些食物中的铁元素含量是不高的,宝宝的吸收率也很低。那些含铁丰富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如:鸡鸭鱼肉、猪瘦肉、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和大豆、黑木耳、海带和黑芝麻、香菇等都是含铁食物,妈妈们可以选择这些食物给宝宝安排营养餐食。
错误二:“过度依赖食补”补铁效果差
通过科学的食补是可以有效预防宝宝缺铁的,但是如果宝宝已经处于中度或者重度贫血状态下,这种光靠食物补充铁元素的效果就不明显了。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家长应该先查明引起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以防止是一些严重疾病引起的,根据检查结果对症下药才能治标治本。其次就是在医生的指导进行针对性的补充铁制剂,进行治疗缺铁性贫血,家长千万不要盲目乱补,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和双胞胎这些特殊的宝宝们,因为从母体中储备的铁元素有限,所以需要在出生后15-30天左右就可以遵医嘱开始进行补充铁制剂了。口服铁制剂的治疗周期一般为4-6个月,注意这些制剂不能和茶、牛奶同时服用,会影响身体对铁的吸收。另外,在日常饮食中,家长可以给缺铁的宝宝准备含铁丰富的食物,纠正饮食误区,这样双管齐下,对于改善宝宝缺铁性贫血效果更好哦。
错误三:“补铁合作伙伴”总缺席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保证给宝宝身体里补充了足够的铁元素,就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了,但是,如果到达宝宝身体里的铁元素没有被宝宝很好的吸收掉,那么,补血效果也是达不到多少效果的。想要宝宝铁吸收的好,补铁的最佳“合作伙伴”维生素C可不能少,当宝宝补了铁后,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冬枣、沙棘、黑加仑、菠萝、番石榴、柠檬、橘子、橙子、柚子等水果,还有西红柿、青椒、西蓝花、菠菜、芦笋等新鲜蔬菜,都能有效的帮助和促进铁吸收,或者也可以直接给宝宝吃维生素C和铁的合剂。除了维生素C,维生素A也必不可缺,维生素A缺乏不仅会影响铁蛋白的合成,导致机体内储存的铁无法顺利到达造血器官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间接导致造血功能下降,还会影响亚铁血红素合成时铁的利用率,造成幼红细胞增值分化障碍。另外,维生素A不足会使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从而抑制骨髓造血。所以预防宝宝贫血,补充维生素A同样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