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热衷于对新事物的探索,原本简单的健康检查也变得复杂无比,尤其是在对孩子的检查方面,妈妈们更是上心。最近又开始流行一套“微量元素”检查法,妈妈们通过孩子在微量元素上的不同含量对孩子进行不同的元素补充,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是这真的正确吗?
医生让孩子抽血时,家长要注意,如果是这项检查那就别做了!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下什么是微量元素,其实,在生物学上,我们定义含量占人体体重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为微量元素,而对于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钙、镁等元素是超过了万分之一这个界限的,它们其实是属于常量元素的,一般平时正常的检查时是不会有这项数据的,除非你提出了这项要求。
那么为什么微量元素不可盲信呢,其实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
一、不同检验方式造成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
说到检查元素,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通过血液检验了,有些人会选择指尖取血检验,有些人会选择直接抽血检验,我们各来看看它们的不同。通过指尖取血检验的微量元素含量偏低,而且往往都不准确,所以单纯的通过指尖采血检验判断健康是不标准的,这只是与其他的健康人的标准起一个对比的作用,并不能反映孩子的健康状态。
而对于抽血检验来说,这也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因为我们的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并不是所有的元素都在其中发挥作用,有些元素在其他的组织中发挥的作用较高,那么在血液中的含量自然就少了啊,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对于常量元素“钙”来说,它主要存在与牙齿、指甲和骨骼中,血液中需要那么多的钙又有什么大用处呢,所以,虽然抽血检验出的元素含量略高,但这项检测只能起到一个借鉴对照的作用,若将它视为健康的标准也是不恰当的。
二、真正缺乏微量元素时症状明显
人体内的常量元素很多,微量元素也不少,简单的微量元素就有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其实别看微量元素所占的含量很少,有时甚至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但是它们对人体健康的要求却是非常明显的,哪怕是少了一点,也会十分傲娇的展现出来。但是无论当症状明不明显时,都把这个让孩子生病的锅丢给微量元素,这是对孩子不负责的表现。
比如缺锌时会引起孩子的发育不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口眼处的湿疹和红肿了而缺铁则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容易失眠和头晕。所以占比虽小的微量元素可不能轻视,它们一旦缺乏过多则会引起细菌感染甚至有患病死亡的风险。
三、微量元素只是人体占比较小的健康检查,还需多次数据对照
我们如果做过实验都会知道,一次的数据具有偶然性,需要许多次的实验数据综合,取其平均值才是正确的做法,这对于微量元素来说也是如此,一次微量元素的检查仅仅只是一天当中一个时间点的微量元素含量,这并不具有代表性,不能直接反应孩子是否真的缺乏该元素,所以至少要三、四次检查对比才能确定真正的情况。
妈妈们对孩子的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却要时刻保持理智,不要盲目的跟风检查微量元素,孩子真医院看医生,听听医生的建议再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