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门诊中,很多患者会问,“大夫,贫血是不是气血不足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贫血和气血不足是两个不同体系的概念。我们日常所说的气血不足是中医概念,泛指脏腑之气或血液不足以及气血的濡养功能减退,不能濡养脏腑、肌肉、经脉的一种病理现象;而贫血是西医的症候群表现。气血不足的人并不一定会贫血,但贫血的人必然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气血不足和贫血不能完全等同,需要区别对待。
从中医角度讲,女子为阴柔之体,“以血为用”。在女人一生中,从幼年、中年再到晚年,要经历经、带、胎、产一系列生理过程,这些全都需要“血”。女性贫血,多是由于体内缺铁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贫血对女性的伤害更大。1.贫血会出现肤色萎*长斑、黏膜苍白、食欲减退、精神疲惫、胸闷气短、头晕头痛、心慌耳鸣等,由于长期缺氧还容易引起各器官功能受损,导致学习、工作、生活质量严重下降。2.长期贫血会造成贫血性心脏病、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卵巢功能减退而出现早衰现象。3.长期贫血会降低女性免疫功能,从而继发各种慢性疾病甚至肿瘤。
对于轻微的缺铁性贫血,可通过日常生活调养纠正,具体方法是:家中炒菜做饭尽量用铁锅;合理增加瘦肉、肝脏等食物,猪血、鸡鸭血等动物血制品也可适量多吃一些;主食可适当增加粗面粉制品,其含铁量比大米要高;红枣、桂圆、香菇、木耳、黑芝麻、黑豆等红色、黑色食物含铁量高,是药食同源的补血上品,最好和肉、鱼、鸡、肝等搭配着吃,提高铁吸收率;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过分节食减肥等。
对于中重度贫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治疗。临床上,中医将女性缺铁性贫血分为以下四种证型,应针对性调理。
气血亏虚型。表现为面色无华或萎*、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唇甲色淡、手足发麻、月经量少或经期推后,常见于久病、失血及妇女产后或月经过多者,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养肝。中药方剂可选四物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常用药物有*芪、当归、熟地*、白芍、制首乌、枸杞、川芎、白术、炙甘草等,常用中成药有四物颗粒、当归补血丸、归脾丸等。
脾胃虚弱型。这一类型女性平素体质弱,常常表现为面色萎*、口唇色淡、爪甲(手指甲和脚趾甲)无华、腹胀、大便稀溏,多见于合并慢性胃肠病患者,治宜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可选香砂养胃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参、*芪、茯苓、当归、白术、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炙甘草等,中成药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四君子丸、人参健脾丸等。
脾肾阳虚型。表现为面色萎*或发白、畏寒肢冷、唇甲色淡、虚胖浮肿、腰膝冷痛、大便溏泄或五更泄泻、小便清长、舌淡胖或有齿痕,多见于久病者,治宜益气健脾、温阳补肾。可选实脾饮合四神丸加减,常用药物有*芪、茯苓、菟丝子、鹿角胶、白术、大腹皮、厚朴、补骨脂、当归、木瓜、肉桂、炙甘草等,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四神丸等。
肝肾阴虚型。此类女性常见唇甲色淡、头晕耳鸣、眼睛干涩、面部烘热、咽干舌燥、胁肋隐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多见于久病及中老年女性,治宜滋养肝肾、养血清热。可选杞菊地*汤、四物汤、二至丸化裁,常用药物有熟地、当归、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山药、枸杞、牡丹皮、茯苓、炙甘草等,中成药有杞菊地*丸、知柏地*丸、大补阴丸、左归丸等。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