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打造有力的财政杠杆4lhvybij
TUhjnbcbe - 2020/6/18 10:05:00
治疗白癜风药物

打造有力的财*杠杆


从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间,广东省级财*将统筹安排1000亿元,全省总投入3000亿元以上,推动水利建设特别是民生水利建设实现新跨越。为切实用好管好财*资金,今后10年,广东将通过竞争性分配安排水利项目,在全省择优遴选30个水利建设示范县,整县推进水利建设。如此大规模的财*水利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以及如此多的水利建设项目实行打捆整县推进,是广东财*资金分配方式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全国也具有先行者的借鉴意义。


        财*资金“做底”


        放大水利投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在快速走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同时,经济腾飞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制约着全省科学发展的步伐。目前,广东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中共中央*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出:“水的问题仍然是我省的心腹大患,治水始终是兴粤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我们今天不抓住时机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发展,未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瓶颈将是水!”


        省长朱小丹要求突出重点、狠抓关键,集中优势资源和工作力量,加快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实现水利工作的推进。


        作为公共服务的物质保障部门,广东财*借鉴以前相关财*专项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并取得明显成效的经验,联合省发改委、水利厅等出台了《2011年广东省水利建设示范县竞争性评审实施方案》,将省级财*水利资金分配从过去的“一对一”单向审批安排,变为“一对多”选拔性审批安排,形成“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优选机制。


        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经过两个批次的公开竞争性评审,已有6个县(市)入围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省财*将对每个示范县安排基础标的为4亿元的补助资金。同时,带动示范县通过直接投入、财*贴息、专项补贴、群众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完成1倍以上的投入,放大资金投入规模。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水利资金的效益,有利于省内各地区展开同质竞争,《实施方案》还设置了两个调整系数。一是基础标的调整系数:欠发达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分别按照基础标的的不同比例核定。二是标准投资调整系数:示范县参与竞标的投资超过标准投资20%,省级补助资金相应增加20%,少于标准投资20%的,省级补助资金相应减少15%。调整系数的设置,既考虑了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又体现了“好马多吃草”的激励机制。


        具体的遴选工作严格、公开、透明。据介绍,竞争性评审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轮评审会议通过省直7个部门代表对申报示范县的申报资料进行合规性评审,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若干候选县。在第二轮的现场演讲及答辩阶段,从省级水利和财务专家库中通过摇号方式随机确定的7名专家,对候选县(市)书面材料、现场陈述、答辩和总结性陈述等四项内容进行综合评分,并根据得分高低确定示范县入围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省财*厅等部门按程序将评审结果报省*府审定。


        广东此次的大动作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多年坚实探索实践基础上的厚积薄发。据省财*厅农业处负责人介绍,从2008年开始,广东就将全省欠发达地区的国有水管工程维修养护、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水利科技创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多达88个专项资金先后纳入省级财*竞争性分配改革范围。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同时,国家实施的中央财*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也实行竞争性分配,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分配机制积累了经验。


        除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外,广东此次打出了“组合拳”。同样通过竞争性评审的方式,他们将统筹推进30个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88个五小水利示范镇和30个村村通自来水示范县等一批水利示范项目建设,以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效益。目前,这些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用财指向补齐民生水利“短板”


        相对于生财聚财,用财才是财*管理的最终指向,也是理财者颇费思量的地方。


        在2011年8月召开的广东水利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汪洋提出,新形势下的广东治水工作,必须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任务来推进,最根本的是要突出民生这个重点。


        要打响民生水利品牌,让水利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首要任务自然是找到并补齐广东水利的“短板”。这也是广东财*如何运用财*杠杆,开展好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试点竞争所面临的课题。经过全面深入调研,广东水利“短板”被锁定在防洪保安、农田水利、水资源配置、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生态修复、村村通自来水、水库移民安居等六个方面,“六大工程”建设即由此展开。省级水利建设示范县将着重建设治洪治涝保安和以灌区改造、农村机电排灌为主的农田水利工程。工程建设期限为3年。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通过3年的水利示范县建设,将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实现水患得到治理、水利设施安全运行,具体目标为:项目所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灌区内各级渠系全面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现灌区工程与现代化标准农田工程相衔接等。


        但广东的目标不止于此。省委省*府要求,通过以上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面上的水利工程建设也将同步整体推进,立足于“十二五”,力争用10年时间,广东将基本实现水患得到根本治理、农村群众喝上干净自来水、成片农田得到有效灌溉、水利设施安全运行、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的目标,使水利建设成为保护生态的重要屏障和发展民生的重要保障。


        到2015年,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这是广东描绘的以民生水利为主色调的未来“水世界”蓝图。


        财*分配改革的深谋远虑


        2011年,来源于广东的财*收入完成13668.49亿元,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13.70亿元,连续21年排名全国各省区市之首,约占全国的1/7。


        财力如此雄厚,广东为什么还如此精打细算,搞竞争性分配?其实,在风光的雄厚财力的背后,广东人口多、基数大,区域、城乡发展极不平衡所带来的财*收支矛盾一直很突出。有两个数据足以佐证:广东全省人均财*支出仅排全国第20位左右,约80%的县(市)缺少基本财力保障,也是全国第一。在这一尖锐矛盾的作用下,传统的重投入轻效益、“撒胡椒面”式的财*分配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但是,广东大力推进财*分配改革,有着比缓解收支矛盾更为宽阔的视野和更为深远的用意。


        如广东省财*厅厅长曾志权所言,在财*资金分配环节引入招投标等竞争性机制,优选出使用效益最高的项目,克服项目“一对一”单向式审批的弊端,有利于促进财*性资金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合理分配,形成科学的财*资金分配决策机制,有效提高财*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同时,有利于扩大资金分配的决策范围,提高社会公众在财*专项资金管理的参与程度,增强财*专项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为实现民主理财、科学理财奠定坚实基础。


        除了提高财*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进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财*资金竞争性分配也成为履行公共财*服务大局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曾志权对此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必须深刻认识公共财*的职能定位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科学内涵,全面把握公共财*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联系,找准切口,突出重点,发挥作用。”


        正是以财*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等多项改革为“切口”,广东财*在服务省委省*府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中心工作上取得多项佳绩。这一带来多方效应的创新之举也受到权威人士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认为,通过在财*分配领域引入竞争机制,以竞争优化效率,以效率促进公平,集中财*投入,加快形成了欠发达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双转移”战略的实施。竞争性分配改革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其本质为市场条件下的公平竞争、择优配置。


        “这是一个理念的转变。”全国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姚胜说:“由部门内部决定转向由部门内外共同决定,由少数人决定转为由多数人决定,由单纯的行*意志向科学民主的方式转变。”


        财*部财*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竞争性地配置资源,是对财*资金的优化配置,主要针对专项资金、项目选优方面的合理性资金配置。这是对公共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贡献。”


        “竞争性分配手段,是以民主财*实现民生财*的重大突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任剑涛认为:“只有通过民主财*的方式,把竞争性分配手段作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力杠杆,才能把民生财*做实。”


        对广东来说,全国财*第一大省带来的不仅是美誉和鲜花,更是责任和荆棘,因为这意味着要承担改革排头兵和先行者的角色,要破解从未遇到的难题,要拿出超乎别人的勇气,要探出前人未走的新路。


        令人欣慰的是,广东财*从不缺乏改革的勇气和智慧,财*资金竞争性分配等诸多改革举措的陆续出台即是明证。这不仅对于财*自身的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更将为广东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建设幸福广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造有力的财政杠杆4lhvybi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