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缺铁性贫血又叫小儿营养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两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如果小儿的贫血症状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使宝宝的抵抗力变差,容易生病。那么,小儿为什么会容易贫血呢?这与小儿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与骨髓造血代偿特点有关
小儿出生后,骨髓已成为最主要的造血器官,6岁以前,尤其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很快,所有红髓都在参加造血,所以,骨髓造血的代偿功能很差,特别在患感染性疾病、失血、溶血等情况下,需要造血增多,动用全部红髓仍不能满足需要时,骨髓造血容易失代偿而发生贫血。
与造血物质缺乏有关
造血原料主要包括氨基酸、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早产儿体内储铁不足,小儿免疫力较低,易得肠炎和肠道寄生虫病,均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对牛乳过敏、胃肠道畸形、喂养不当、偏食、厌食等因素,使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消耗、丢失过多,容易患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与小儿生长发育快有关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红细胞的生理需要量日益增加(红细胞的生成必须有充足的原料,如铁、蛋白质、维生素等),而此阶段小儿胃肠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难以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导致造血器官处于极度紧张状态,所以当小儿患各种疾病、失血、营养供给不足时,就很容易发生贫血。
与遗传代谢性疾病及中*有关
小儿时期溶血性贫血常与遗传代谢性疾病有关,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地中海贫血等;小儿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解*能力差,易发生中*引起贫血,如苯、铅、砷、蛇*、细菌*素等易引起溶血性贫血,氨甲喋呤、某些抗癫痫药物等易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措施:
1、做好婴儿喂养工作。婴儿应坚持用母乳喂养,母乳中铁虽不够,但其吸收较好。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
2、及时补充辅食。早产及多胎儿生后2个月、足月儿生后4个月起应该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可以适当选用鸡蛋*、瘦肉末蔬菜汁、水果汁、蔬菜泥、猪肝泥等;
3、补充维C。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或果汁,促进铁吸收;
4、补充铁剂。可以先口服一两个月的铁之缘片,血红蛋白就有明显的上升,症状会有明显改善,应继续补充多一个月以使体内的铁质到正常值,稳定血红蛋白值直至康复。
5、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有异常应及早治疗。
点击蓝色字体“中国儿科前沿论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