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皮肤科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医院医院看病、体检血常规是最经常碰到的检查了它只需要10~20元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它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还能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他疾病如有无贫血、有无感染等等血常规报告通常是密密麻麻的一大张有超过20个条目拿到血化验单后有点懵怎么判断自己的结果是否正常?某些指标出现箭头会担心要不要紧?今天,我们就教大家读懂血常规报告
快速读懂版
想要快速读懂,只需要抓住重点:“血液三兄弟”(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就可以了。
01
白细胞(WBC)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体内时,白细胞能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图源:电视动画《工作细胞》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
(WBC项出现“H”或者“↑”)
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白血病等。也有生理性的白细胞升高,常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剧烈运动、饮酒、餐后等。
白细胞减少
(WBC项出现“L”或者“↓”)
常见于病*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脏功能亢进等。
需要结合临床综合考虑,此时你需要做的就是看医生,以免耽误病情。
比如下面这份报告单,白细胞明显升高,最后确诊为肺部感染。
02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是人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贫血性疾病方面,比红细胞更能反应贫血的程度。
图源:电视动画《工作细胞》
临床意义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RBC、HGB项出现“H”或者“↑”)
常见于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RBC、HGB项出现“L”或者“↓”)
常见于各种贫血。你不用太紧张,去看医生,一起找到贫血的原因即可。
如下面这份血常规报告单,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值均小于正常值,可以诊断为贫血。
03
血小板(PLT)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具有止血凝血等功能。
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
(PLT项出现“H”或者“↑”)
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脏切除术后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减少
(PLT项出现“L”或者“↓”)
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如下面这份血常规报告,血小板数值显著减少,最后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进阶读懂版
“进阶读懂版”适合想要了解更多更专业医学知识的小伙伴们(不需要的可以直接拉到文章最后,读“抽血前后注意事项”)。
白细胞分类计数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
1
感染
急性或化脓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全身感染(肺炎、丹*、败血症、猩红热、急性风湿热)。
2
中*
尿*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早期汞中*、铅中*,有机磷中*。
3
疾病
出血和其他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4
生理性
参见“白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减少
1
疾病
伤寒、副伤寒、疟疾、布氏杆菌病、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中*损伤及药物
有机物中*、放射线损伤及抗肿瘤药、苯二氮革类镇静药、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药、抗精神病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
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
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食物过敏、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清病、过敏性肺炎等。
2
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肺吸虫病、钩虫病、包囊虫病、丝虫病、绦虫病等。
3
皮肤病
湿疹、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等。
4
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疾病或创伤
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嗜碱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
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结肠炎、红斑、类风湿关节炎及药物等超敏反应等。
2
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网细胞瘤、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或转移癌等。
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
1
感染性疾病
主要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2
血液病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等。
淋巴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及放射性损伤及T、B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的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增多
1
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
2
血液病及其它
单核细胞白血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者可以共同反应贫血的类型。
如下面这份血常规报告,MCV、MCH、MCHC数值均显著减少,最后诊断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缺铁性贫血)。
如下面这份血常规报告,MCV、MCH数值均升高,最后诊断为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Point
患者抽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血常规检查影响因素很多,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请你注意以下事项:
体检前3~5天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避免饮酒。保证良好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
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禁食,可以喝水。
穿袖口宽松的衣服,抽血时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难度。
采血后按压穿刺点3~5分钟,直至不出血。
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必要时饮少量糖水,待症状消失后再离开。
如果检测结果有异常,不要紧张,一定要看医生,共同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观察、复查、进一步检查等)。
如果是住院患者并检测结果异常,请本人及家属一定要遵医嘱,可能会多次抽血排除试验误差、治疗前评估、治疗效果评价及监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理解并尊重医护人员,减少抱怨。
参考文献或资料:[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来源:医院作者:全科医学科张兴江潘健将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