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BO新生儿溶血患儿血浆游离及红细胞放散 [复制链接]

1#
控制白斑发展 http://m.39.net/pf/a_7640572.html

01

前言

ABO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是现阶段临床常用诊断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由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组成,目前认为抗体释放试验是ABO-HDN最有诊断价值的试验。随着血型抗体IgG亚型检测在围产期孕妇中的应用,发现母体IgG1和IgG3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程度有密切关系。说明IgG1、IgG3抗体可以通过胎膜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新生儿出现红细胞溶解,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血红蛋白降低,严重时可以出现核*疸。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大部分是使用母体检测到的IgG1、IgG3抗体亚型与ABO-HDN发生情况及溶血三项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分析的均是ABO-HDN患儿的血浆及红细胞放散液抗体检测到IgG1、IgG3亚型,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02

材料与方法

1.患儿资料选取新生儿科ABO-HDN患儿49例,进行患儿的血浆游离抗体及红细胞放散液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并进行体现溶血程度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血红蛋白的检测。49例患儿中出生时间为3~小时,男性27例,女性22例。

2.方法对49例患儿进行溶血三项试验、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检测并记录检测时患儿出生小时数,再按照放散液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和血浆游离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分组,放散液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组44例,血浆游离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组28例,利用每组资料建立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多元性回归分析。

3.结果判断及结果效价转换使用的微柱凝胶卡操作方法及结果判断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微柱凝胶法检测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游离抗体、放散抗体,放散液(IgG1、IgG3亚型)及血浆(IgG1、IgG3亚型)效价与数值转换关系为:阴性记为数值0、弱阳性记为数值1、阳性1+记为数值2、阳性2+记为数值3。应用澳大利亚ThermoFisherscientfic产的表达载体(人IgG亚型ELISA试剂盒)佐证IgG1、IgG3抗体检出效果。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回归方程建立采用Regression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使用Graphpadprism9制作。

03

结果

1.49例ABO-HDN患儿进行溶血三项与IgG1、IgG3亚型同步检测:

1.1进行患儿放散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组44例

44例患儿放散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组

直抗+

游离+

放散+

直抗-

游离+

放散+

直抗-

游离-

放散+

直抗-

游离+

放散-

直抗-

游离-

放散-

IgG14例11例7例1例2例IgG31例7例5例╱1例

注:以上数据包含IgG1、IgG3均阳性,共存情况。ABO溶血三项试验全阴性中,检测出gG1、IgG3抗体的3例患儿均为二胎,最后诊断Rh新生儿溶血病2例,其他系统新生儿溶血病1例。

1.2进行患儿游离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组28例

28例患儿游离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组

直抗+

游离+

放散+

直抗-

游离+

放散+

直抗-

游离-

放散+

直抗-

游离+

放散-

直抗-

游离-

放散-

IgG13例4例9例╱1例IgG32例2例1例╱╱

注:以上数据包含IgG1、IgG3均阳性,共存情况。

2.放散抗体亚型检测回归方程建立

44例患儿进行放散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组如下(表1,表2):

其中,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患儿出生小时数可以建立回归方程(P0.05),患儿总胆红素(Y)与患儿出生小时数(X:t(t)=5.,P(sig)=0.,β(B)=1.)有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X(图1):

患儿间接胆红素(Y)与患儿出生小时数(X:t(t)=5.,P(sig)=0.,β(B)=1.)有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X(图2):

患儿血红蛋白与抗体释放结果可以建立回归方程(P0.05),患儿血红蛋白值(Y)与患儿释放抗体结果(X:t(t)=-3.,P(sig)=0.,β(B)=-9.)有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9.X(图3):

3.游离抗体亚型检测回归方程建立

28例患儿进行血浆游离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组如下(表3,表4):

其中,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患儿出生时间及血浆IgG3结果可以建立回归方程(P<0.05),患儿总胆红素(Y)与患儿出生小时数[X1t)=3.,P(sig)=0.,β1(B)=1.]、患儿血浆IgG3结果[X2t)=2.,P(sig)=0.,β2(B)=40.]呈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1.X1+40.X2(图4):患儿间接胆红素(Y)与患儿血浆IgG3结果[X1t)=3.,P(sig)=0.,β1(B)=64.]、患儿出生小时数[X2t)=2.,P(sig)=0.,β2(B)=1.]有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64.X1+1.X2(图5):患儿血红蛋白与患儿血浆IgG1可以建立回归方程(P<0.05),患儿血红蛋白(Y)与患儿血浆IgG1结果[Xt)=-4.,P(sig)=0.,β(B)=-15.]有线性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5.X(图6)p>04

分析

临床ABO-HDN诊断通常是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结果结合临床患儿*疸情况、生化指标和患儿血红蛋白来决定的。国内不同地域均有文献报道抗体释放试验是诊断ABO-HDN敏感度最高的试验,临床实验室也将此试验作为确诊试验。但年的推荐方案中仅给出了其是有可能具备发生ABO-HDN的条件,而不是确定发生的确诊试验。国内马印图等报道的ABO新生儿溶血病、高婉卿等报道的Rh新生儿溶血病例中,母体IgG1与IgG3亚型在早期诊断中与新生儿溶血严重性呈正相关,可能与IgG1、IgG3抗体亚型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参与补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效应(ADCC)有关,进而导致红细胞溶血。

目前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溶血3项试验结合IgG1、IgG3抗体亚型检测与新生儿溶血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综合分析影响新生儿溶血程度的试验因素(ABO溶血3项、放散液IgG1与IgG3亚型抗体、血浆IgG1与IgG3亚型抗体和出生小时数,试图找出溶血程度相关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44例患儿放散液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和28例患儿血浆游离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的线性回归,得出ABO新生儿溶血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果与患儿出生小时数和血浆中IgG3亚型抗体含量有关,抛去患儿生理*疸的出生时间因素,说明IgG3亚型与新生儿溶血程度有直接关联。本研究结果与马印图等报道的母体内IgG3亚型抗体与ABO-HDN的溶血程度呈正相关的结论一致,说明IgG3亚型抗体可以通过胎膜屏障,是ABO-HDN溶血程度最关键的因素。患儿放散液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效果没有血浆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效果好,可能是因为放散液中抗体含量被消耗的缘故。在患儿早期精准诊断ABO-HDN和溶血治疗效果方面,血浆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是有力的选择之一。本研究还发现患儿血浆IgG1亚型抗体含量与患儿血红蛋白结果可以建立线性回归方程,说明在今后的ABO-HDN治疗中患儿血浆抗体IgG1亚型检测是良好的预后指标。

本研究还发现,在2组分析中观察到ABO溶血3项试验(直抗、游离和抗体释放)全部为阴性(排除ABO-HDN)中检测出IgG1、IgG3亚型抗体的3例患儿均为二胎,最后诊断Rh新生儿溶血病2例,其他系统新生儿溶血病1例。说明在患儿ABO-HDN检测溶血3项时同步检测IgG1、IgG3抗体亚型可以排查其他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减少母婴因缺少非ABO血型检测或不规则抗体检测带来的漏检。本研究未考虑新生儿的血型物质中和来自母体的部分ABO不相合的血型抗体的情况,在今后的研究中会对此类抗体深入分析。综上所述,在早期诊断ABO-HDN溶血3项试验结果不能确定时,宜加做患儿血浆抗体IgG1、IgG3亚型检测,减少漏检情况(尤其是非ABO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防止耽误患儿的早期对症治疗。在ABO-HDN光疗、激素治疗和换血治疗后,宜使用血浆抗体IgG1亚型检测作为预后检测指标,监测患儿缺氧改善效果(因本研究样本例数较少,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论证)。临床是否发生ABO系统的新生儿溶血、溶血严重程度不仅与母体进入新生儿体内的IgG量、亚型、新生儿的血型物质的多少有关,还要考虑吞噬细胞功能、孕妇胎盘的致密性等因素,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今后的ABO-HDN研究中也应考虑患儿出生时间因素,早诊断、早治疗以减轻患儿溶血程度,实现HDN的精准诊疗。

上述内容来源:

杨劲,储节华,曹明鹏,李凌波,钟靖.ABO新生儿溶血患儿血浆游离及红细胞放散抗体IgG亚型与溶血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34(06):-.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