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白癜风哪个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真的是溶血吗?
前言
临床上导致溶血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遗传性血红蛋白病、蚕豆病、地中海贫血等,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溶血则需要警惕,因为可能是发生了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轻则引起全身乏力、*疸,重则引起肾衰竭,DIC甚至死亡。
案例经过
5月11日上午,输血科接到普外科医生的电话,说患者曾某今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67g/L,较上次有显著降低(5月5日Hb90g/L),且查房时患者诉近三天尿液为浓茶色,因患者于4月16日和4月27日分别输注红细胞悬液4U,故怀疑患者发生了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希望输血科予以辅助判断。
自输血科成立至今对输血不良反应并不陌生,但大多时候是发热、过敏等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还未接到过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反馈,因此科室人员对此病例高度重视,挂掉电话后,立即对该患者展开了全面的分析和检验,现将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一般情况
患者曾某,男,82岁,O型Rh阳性,以间断上腹痛3年,呕血1天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胃腺癌(低分化),无浸润,无转移。
5月8日开始出现浓茶色尿,每日3-4次,无夜间特异性,已持续三天。患者皮肤巩膜*染,无发热、腰痛、血压稳定、无尿频、尿急、尿痛。
▌输血史
4月16日输注O+型红悬4U(配血结果相合,抗筛阴性),Hb从55g/L升至80g/L(首次输血)。
4月27日胃癌根治术中输注O+型红悬4U(配血结果相合,抗筛阴性),Hb从84g/L升至g/L。
▌用药史
4月27日—4月28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4月30日—5月5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5月11日—5月14日:甲强龙40mg/qd。
▌实验室检查
5月5日Hb90g/L,肝肾功能正常。
5月11日血标本做Rh分型为CcDEe(图1),不规则抗体筛查(试管法、微柱凝胶法)阴性(图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阴性(图3)。
图1
图2
图3
医院结果如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图4),木瓜酶处理抗筛细胞后做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不规则抗体鉴定阴性。追踪5月5日标本发现DAT为弱阳性(图5),放散液抗体筛查为阴性(图6)。
图4
图5
图6
Hb67g/L,总胆红素77.43μmol/L(3.4-28.0),直接胆红素24.29μmol/L(0.0-10.0)间接胆红素53.14μmol/L(5.10-19.30),乳酸脱氢酶(LDH)IU/L(-),结合珠蛋白lt;58.30mg/L(-),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正常。
尿液呈茶色,微浑,镜下小圆上皮细胞2+~3+,白细胞2+,红细胞2-5/HPF,少量球菌,离心后取上清液做干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为血红蛋白尿(图7)。
图7
5月12日Hb62g/L,网织红细胞3.5%。
5月14日Hb68g/L,总胆红素24.41μmol/L(3.4-28.0),直接胆红素8.85μmol/L(0.0-10.0)间接胆红素15.56μmol/L(5.10-19.30),LDHIU/L(-),尿常规正常(图8)。
图8
案例分析
首先,根据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血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LDH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可以判断患者发生了血管内溶血。那么溶血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患者发生溶血前11天有输血史,不排除迟发性溶血反应的可能,但是5月11日检查DAT阴性、抗筛阴性、木瓜酶处理抗筛细胞阴性、抗体鉴定阴性,不符合输血相关性迟发性溶血反应的特征和诊断依据[1],且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最常见的是Rh系统不合,但患者Rh分型为CcDEe,不会产生Rh系统同种抗体。
再结合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的幅度以及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排除输血导致的溶血反应。患者G6PD正常,排除G6PD缺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另患者拒绝行骨髓穿刺,故无法完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流式细胞学检查。
通过追踪患者用药史和出现血尿的时间,以及5月5日标本DAT弱阳性,放散液抗体筛查阴性,不难发现药物性抗体所致溶血可能性非常大。
有研究显示由药物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以与药物本身以及红细胞固有抗原或红细胞膜反应,从而导致导致红细胞DAT阳性或(和)破坏红细胞,也有一部分药物能引起红细胞膜非免疫性蛋白吸附,导致DAT阳性[2-4]。
引起药物诱导的免疫学溶血性贫血的药物有抗菌药、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等,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就包括他唑巴坦[5]。
本案例中患者用了头孢呋辛钠3天,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7天,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第7天(5月5日)直抗弱阳性,放散后抗体筛查阴性。停药3天后(5月8日)出现血红蛋白尿,以上情况符合药物抗体致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表现。通过停药,小剂量甲强龙治疗后患者溶血症状改善,血红蛋白稳定,很快出院。
案例总结
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指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在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机体发生溶血反应,是药物治疗中极少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急性溶血、急性肾衰竭等[5-6]。
随着临床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等的应用增多,患者发生药物诱导的溶血反应几率也增大,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Hb降低,胆红素增高等溶血表现时,应考虑药物抗体致溶血反应的可能。
怀疑药物引起的溶血反应时,首选治疗是停止可疑药物,积极支持治疗,改善贫血,必要时输血治疗。如果没有条件进行药物抗体的血清学分析,可静注激素治疗[5]。
专家点评
由于药物抗体检测的复杂性,本案没有明确此例血管内溶血的确是由药物抗体所致,但是本案例帮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呼吁临床以及输血人重视药物抗体,希望在今后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加入进来,使药物抗体检测常态化,更好的为临床,为患者服务。
点评专家:朱兴华副主任技师
参考文献:
[1]陈忠.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J].中国输血杂志,(01):55-58.
[2]ArndtPA,GarrattyG.Thechangingspectrumofdrug-inducedimmunehemolyticanemia[J].SeminHematol,,42(3):-.
[3]GarrattyG,ArndtPA.Anupdateondrug-inducedimmunehemolyticanemia[J].Immunohematol,,23(3):-.
[4]LegerRM,CoA,HuntP,etal.Attemptstosupportanimmuneetiologyinpatientswithdirectantiglobulintest-negativehemolyticanemia[J].Immunohematol,,26(4):-
[5]李翠莹,范秀.药物性抗体引起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1):4-7.
[6]焦伟,莫柱宁,蒋文胜,蓝娇,陈玉平,王布强,叶冬梅,朱春丽,罗瑞献,黎海澜.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体的检测[J].中国输血杂志,,31(01):44-47.
本文来源:检验医学
本文作者:陈文珠
责任编辑:施小雅
版权申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全圈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