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在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后要做抗球蛋白 [复制链接]

1#

为什么在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后要做抗球蛋白试验

解答/Answer/

抗球蛋白试验是检测血液中不完全抗体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溶血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和原因调查,以及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抗球蛋白试验分为直接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两种,其中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患者红细胞表面致敏的不完全抗体,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则检测患者血浆中存在的不完全抗体。

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以及药物免疫性和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通常由IgM型的ABO不相容抗体引起,少数高效价IgG型不完全抗体也可以造成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不完全抗体是球蛋白,具有抗原性,能与其对应抗体相结合,针对红细胞血型的不完全抗体可与含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发生结合,但IgG分子小无法使结合的红细胞产生凝集,此时加入抗该种球蛋白的抗体,即抗球蛋白抗体,通过球蛋白与抗球蛋白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从而使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显示出不完全抗体的存在。

因此,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后,应做抗球蛋白试验以检测区分是否有IgG型不完全抗体存在。

——摘自《临床检验经典一万个为什么

输血检验分册》

编辑:李致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