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揪心吃了这道家常菜,广东11岁男孩患上 [复制链接]

1#

到底发生了什么?

能让一盘炒鱿鱼

把11岁男孩送进重症病房?

还面临终身做透析的风险?

↓↓↓

11岁男孩吃炒鱿鱼

被紧急送医治疗

10月5日,东莞11岁男孩小豪,在家吃了一盘炒鱿鱼后,感到剧烈腹痛,痛到在地上打滚并抽搐。经ICU抢救后,小豪被诊断为溶血尿*综合征,是肠道感染所致。

接诊医生表示,按照目前的治疗情况来看,小豪有50%机率完全康复,也有50%机率发展为慢性肾衰,需要终身接受透析。

事件回顾

9月29日

小豪妈妈在超市买了一盒鱿鱼,据小豪爸爸回忆,这盒鱿鱼只有一层保鲜膜盖着,没有生产日期。

原本打算当天就炒来吃,可因为临时说回老家湖南,小豪妈妈就把鱿鱼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这一放就是好几天。

10月3日晚上

小豪和爸爸妈妈姐姐从老家湖南回到东莞。

10月5日中午

小豪姐姐在家做午饭,从冰箱拿出鱿鱼进行烹制。姐姐只吃了一点,大部分鱿鱼都被小豪吃了。

没过多久,小豪就出现剧烈腹痛,痛到在地上打滚并抽搐,医院救治。经初步检查,医生诊断小豪是食物不洁导致急性肠炎。

10月7日

小豪被诊断为肠道感染的细菌导致急性肾衰竭,情况非常危急。

10月11日晚上

小豪被诊断为溶血尿*综合征,是肠道感染所致。

什么是溶血尿*综合征?

据了解,溶血尿*综合征是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是儿童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儿科疑难重症。

该病首次发病即累及多个脏器,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有25%患儿死于急性期。

急性溶血尿*综合征是导致儿童最常见的急性肾衰原因之一,起病急且病情凶险。

急性期的死亡病人大多数因为脑部的问题引起的,包括脑水肿、脑疝,还有脑部微血栓的形成,最严重的病人在急性期就死亡,死亡率在5%左右。

目前

医院计划给小豪完善基因检测

排除其它因素

导致溶血尿*综合征的可能

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

此次事件的发生

提醒我们

冷藏在冰箱的食物

不一定安全

吃冰箱里的冷藏食物时

该如何减低患病风险?

冷藏食品需注意时间和分类

少吃少买、鲜买鲜吃

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主治医师方沛安表示,这种由肠道感染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情况十分少见,但如果平时食用了变质食物,很容易引起急性中*,严重的话还会危急生命。

同时,“特搜”从相关检测机构了解到,像鱿鱼这种食材,如果在冰箱里长期存放的话,不仅不能保质,还会产生病菌,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广东中检达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刘主任:

如果直接把水产品放在冰箱里,它表面本身就带有很多细菌,在冰箱比较冷的环境下,加上鱿鱼是海产品,里面有盐分、水分,就成为了细菌滋生的培养基,所以不建议水产品在冰箱里放过夜,最好是当天买当天吃。

●购买时

一看食品保质温度,二按顺序拿取,分类摆放在购物车中,避免微生物的“交叉污染”。除使用购物袋,还可自带冷藏袋和冰袋。

●购买后

应尽快将食物分类放入冰箱,并尽快食用。

●特别注意冰箱不是“万能”的食物保鲜柜,“少吃少买、鲜买鲜吃”不仅降低冷藏食品发生危害的概率,还能节约粮食。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深圳食事药闻、新京报、南方都市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