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靶向治疗效果怎么样为什么有的人最后还是人 [复制链接]

1#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306/8720470.html

与一个32岁的乳腺癌患者交流,她手术了,化疗了,又做了30万元的靶向治疗,几个月后就转移了.我说你有钱啊,花30万元靶向治疗.她说这是结婚后攒的买房子钱啊.我无语了,那些当初建议她花30万元做靶向治疗的人,你不拍一下胸膛,看自己的良心还在不在那里啊?

“大病一场,小康泡汤”“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些俗语,流露出的是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对大病的恐惧:除了健康受损外,一人得病全家致贫,脱贫后一人得病全家返贫。人非圣物,自然有天敌,癌或许就是。面对琢磨不透的癌,我们人类还是显得相当无奈,只得把希望寄于未来。于是就有人预言,再过20年或50年人类就可以攻克癌症。但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围绕癌诊疗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倒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看到一批又一批治疗癌症新技术粉墨登场,天价的靶向治疗便是其产物之一。

一片靶向药~元,打一针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元,一个月药费就几万甚至几十万,如此“高价”的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相比于传统的化疗来说,靶向治疗的一个巨大优点体现在其“精准性”上。传统的药物治疗,即化疗,有时“敌我不分,靶点瞄得不准”,就像“集束炸弹”,杀伤力巨大,但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组织也有一定损伤,甚至有时引起一些较严重的副作用。而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实现精准治疗。由此可见某种特定下靶向治疗的效果比化疗好。

近十年来靶向治疗开始走红成为了很多患者眼中的“抗癌利器”、“救命稻草”。然而,伴随着靶向治疗日渐被“神化”,许多患者对靶向治疗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使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情况越来越多,往往满心期望换来的却是“人财两空”的悲惨结局。

从某些情况下来说,靶向药物的确如报道中的那么有效。但是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样的有效性是加有限定性的,下面我们将通过三个案例来帮助了解和澄清靶向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 无论是谁、无论患了什么肿瘤,都可以采取靶向治疗。

案例1 一名胃癌患者,男性,39岁,发现时已经是进展期胃癌,术后分期为IIIc期,病理提示HER2是阴性的,于是医生对他进行了放化疗。随访至第3年的时候,发现了骨转移,这一情况给了他和家人沉重的打击。于是他开始寻找化疗以外的治疗办法。有朋友推荐他尝试靶向药物,为此他进行了全基因测序和分析,但结果却是不适宜使用靶向药物。他的问题是:为何邻床的小伙子的胃部肿瘤比自己的肿瘤还大却能使用靶向药物呢?

决定患者是否适用于靶向治疗的关键是基因检测。随着科技的进步,一滴血,一些体液就可以测基因,探寻肿瘤的发生机理。需要指出的是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样的,并不能单一地依靠一种机制来解释和治疗。本案例中的患者测了全基因,但胃的腺癌的异质性和遗传性十分复杂,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一些知识,他仍无法使用现有的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因此如果没有找出明确的分子靶点,使用靶向药物是不会起到作用的,既浪费钱又可能产生反作用。因此,本案例中的患者采取化疗和新的临床试验药物进行治疗或许才是对症下药。

误区二 测出了靶向基因,针对性地服用靶向药就可以药到病除,高枕无忧了。

案例2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患有小肠间质瘤已经有1年多的时间了,术后的她一直在口服格列卫治疗。然而1个月前,她被查出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后,病理医生发现原有的基因突变情况改变了,主治医生建议更换靶向治疗药物。昂贵的医疗费用让她和家人很犹豫。为何吃了那么贵的药还会长肿瘤呢?为什么还需要更换药物呢?究竟还要吃多久的药呢?

“为何吃了靶向药物还会再长肿瘤呢”,那是因为靶向药物同传统药物一样,癌细胞对靶向药物可产生耐药性。药物的耐药性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原发性耐药,指使用后没有治疗作用,肿瘤继续生长或转移到其他部位,未曾出现过临床获益;二是获得性耐药,指接受治疗有效后又恶化。分子靶向药物不是万能的,目前已经开发的靶向药物中,少数靶向药物疗效突出,但多数药物的单用有效率基本都在10%—15%左右,对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也有限。其原因正是因为大多数肿瘤都是多靶点多环节的调控过程。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其生长除了受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各种基因的调控以外,很多其它因子也直接参与肿瘤的生长或间接影响细胞周期及其它生物过程,这给分子靶向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带来了相当困难。

误区三 有了靶向治疗就可以不必手术或化疗了。

案例3患者小徐,男,29岁,患有胃肠道间质瘤。发现时肿瘤已经侵犯了胰腺体尾部以及脾脏,还伴有重度贫血,低蛋白等症状。经过多学科的讨论,医生为他穿刺明确了病理并基因测序。确定了间质瘤以及分子分型后,采用了先口服格列卫(靶向治疗药物),肿瘤缩小后手术的策略,且手术依然有联合脏器切除的风险。小徐觉得很奇怪,既然肿瘤缩小了,说明药物有成效。既然如此,为何不能继续服药,而是还要手术呢?

许多患者和患者家属都认为,只要吃了药就可以不用再进行手术治疗。其实并不是这样,靶向治疗仅仅是作为一种治疗模式,并不能替代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目前大部分的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都是基于传统的综合治疗来检验效果的,仅仅有部分疾病,如间质瘤等,因化疗有效率低所以只能采用靶向治疗的手段。手术不仅可以活检取得病理,从而验证靶点的作用,而且它是目前根治肿瘤的最重要途径。因此目前医学界的普遍共识是,即便来到了靶向治疗时代,肿瘤的综合治疗理念也是根本。

综上所述,影响靶向治疗效果原因有三:1、是否适合靶向治疗;2、是否产生耐药性;3、是否过分依赖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本身就是一个天价的治疗手段,如果说再过分依赖靶向治疗,忽略其“弊端”,那么你的治疗结果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人财两空。

因此,建议患者不要把靶向药物当作是神话的缔造者,不要过分崇拜靶向治疗。在决定做靶向治疗之前,请先进行基因检测,看看自己是否存在基因突变,是否适合做靶向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病态发展,及时改变治疗方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