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你或者你的朋友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吃过豆瓣酱后,或者闻到樟脑丸、喝了汤力水后,身体不太舒服,比如尿液颜色变深,呼吸急促?
如果你这几条都中,你可能和世界上的另外4亿人一样,都带有一种特殊的基因debuff,绝对不能碰蚕豆制品,比如豆瓣酱(豆瓣酱,尤其是四川豆瓣酱一般是用蚕豆制作的)、樟脑丸、汤力水等物质。
蚕豆。图片来源:pixabay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蚕豆和其他食物不太一样。
古希腊人和罗马人认为蚕豆是阴间料理,说蚕豆不祥,并将蚕豆用于葬礼仪式。古希腊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还特别讨厌蚕豆。他不做科研的时候就想方设法骂蚕豆,还号召手下的门徒一起鄙视蚕豆。毕达哥拉斯主义的门徒甚至被禁止吃蚕豆、提到蚕豆,或注视蚕豆。
毕达哥拉斯和蚕豆有仇。图片来源:wikipedia
直到年后,蚕豆的邪性才被科学破解。
实际上,全球有5%的人,也就是4亿人吃不了用蚕豆制作的豆瓣酱,一吃就要发病,这是因为他们患有一种世界上最常见的遗传性酶缺乏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这种病也叫蚕豆病,因为它可以由蚕豆引发。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G6PD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的酶,它参与葡萄糖的分解过程,具有间接的抗氧化功能,而编码着G6PD的就是G6PD基因。
不过,一些人的G6PD基因出现了变异,这导致他们体内缺乏G6PD。在面临氧化压力的情况下,他们的身体就会出状况。
由于运输氧气的红细胞本身就面临很高的氧化压力,它们非常容易受到G6PD缺乏的影响。因此G6PD缺乏的人一旦面临氧化压力(比如吃了蚕豆),首先暴毙的就是他们的红细胞,他们会出现溶血反应,产生*疸和深色尿液等等症状。
图片来源:wikimedia
不过呢,G6PD基因的版本非常多(G6PD基因至少有-个突变),一些突变比较凶,另一些则比较温和,因此即使都患有蚕豆症,大家的病情也不一样严重。
现在能确定的是,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易患上G6PD缺乏症,更容易吃了蚕豆而颤抖,因为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由于男性的体细胞只有1条X染色体,而且这条染色体来自他母上,只要他母上G6PD缺乏,男孩子就必然G6PD缺乏。女孩子因为有两条X染色体,而每个体细胞里只有1条X染色体活跃(负责制造蛋白质),因此女孩G6PD缺乏的风险和危害就比男孩小很多。
蚕豆制作的零食兰花豆。图片来源:wikimedia
可是,G6PD和蚕豆又有什么关系呢?
事情要从可恶的蚊子,以及美*的一段按照现在的标准看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黑历史说起。
二战期间,在东亚打仗的美*深受蚊虫困扰,因为蚊子会传播疟疾。
实际上,有四种疟原虫能造成人类疟疾,其中两种(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vivax和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是最讨厌的。恶性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死得快,但病程也短,虽然致死率高,但病人通常只发病一次。间日疟原虫引发的间日疟造成的疟疾没有前者那么严重,但是被感染者会反复发病。在太平洋战场上流行的正是间日疟。
图片来源:pxfuel
间日疟消耗美*的战斗力,让进度条严重拖戏。在-年间,美*报告称,疟疾使其损失了约8百万人日(1人日=1个工人1天的工作量)。而在年,在太平洋战区承担主要角色的美国陆*将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曾说:“每个能打仗的师背后还有医院里的师和一个在康复的师,这场仗会拖很久。”
金鸡纳树(Cinchonapubescens)。图片来源:wikimedia
在20世纪20年代,从金鸡纳树树皮和树根中提取的奎宁是治疗疟疾的唯一药物,因此它成了重要的*事战略物资。而在20世纪初,金鸡纳树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爪哇和苏门答腊,那里生产的奎宁占全球市场的95%。
爪哇和苏门答腊曾是荷兰的殖民地。可是在年,这片荷属东印度地区被日*占领,盟*失去了奎宁的供应。各国于是开始人工合成抗疟疾药物。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7月30日,美国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OSRD)成立了专攻*事医学问题的医学研究委员会(CMR),并开始筹划一系列的疟疾和药物研究。
图片来源:pixabay
就这样,-年间,芝加哥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州戒备级别最高的伊利诺伊州监狱(IllinoisStatepenitentiary)在美*的支持下开始用犯人进行人体实验。
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培养了携带疟原虫的蚊子后,再用蚊子叮咬犯人,或给犯人注射疟原虫。为了研究疟疾是否能通过消化道和血液感染,他们甚至让犯人饮用用某个患者的血液,或用此人的血液为其他犯人注射。
年,监狱人体实验出现了重大进展。那年,哥伦比亚大学研发出了一种抗疟疾的新药伯氨喹(Primaquine)。伯氨喹现在是常见的抗疟疾药物,而它的“临床试验”正是在伊利诺伊州监狱的犯人身上实现的。
虽然研发历史并不光彩,但伯氨喹却给医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并解开了围绕着蚕豆的谜团。这是因为,在使用了这种药物后,10%的黑人囚犯出现了溶血症,但是另一些犯人却没有这种症状,没有症状的犯人大都是白人。
参与了这项*方研究、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病理学家的恩斯特·比尤特勒(ErnestBeutler)回忆:“我们知道只有黑人对伯氨喹敏感,但是黑人却不会得疟疾,所以我们用黑人研究溶血症,用白人研究疟疾。”
图片来源:pixabay
在-年间,比尤特勒和同事发现抗疟疾药造成溶血症的原因和基因有关:使用了伯氨喹后会出现溶血症的患者携带G6PD基因的突变。
现在我们知道,G6PD缺乏症主要出现在黑人而不是白人身上是因为,G6PD缺乏症具有抗疟疾的意外功能。疟疾高发区的人会因为G6PD缺乏而获得演化优势,因此疟疾高发区和G6PD缺乏地区高度重合。地中海、南亚和非洲正是疟疾高发区,这也是为什么在非洲裔美国人中,G6PD缺乏的男性占1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G6PD缺乏症分布,蓝色表示高发。我国的G6PD缺乏症人群约占2.1%,南方比北方多。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