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孕妇妊娠期间凝血功能特点
正常孕妇妊娠6~10周起,孕妇血容量随孕周增长而增加,到孕末期增加约40%,但血浆量的增加远远超过红细胞数,血浆增加40%~50%,红细胞增加10%~15%,故在正常妊娠时血液呈稀释状态,表现为血黏度下降、血细胞比容降低和血沉加快。妊娠期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等均增加,至妊娠中晚期可达正常人1.5~2.0倍,凝血因子Ⅺ、XII活性降低。纤维蛋白肽A、纤维蛋白肽B、凝血血球蛋白原、血小板因子Ⅳ及纤维蛋白原明显增加,而抗凝血酶Ⅲ和蛋白C、蛋白S下降。妊娠期妇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明显,到妊娠晚期可增至4~6g/L,比非孕期增加约50%。此外,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增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凝血-抗凝血的改变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而这种变化有利于分娩期胎盘剥离后的有效止血。另外,由于妊娠中后期血容的增大,血小板会出现稀释性的降低,但一般不会低于正常,亦可始终正常,而血小板黏附性一般是增高的。
第二章:关于血栓弹力图项目介绍
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动态实时出凝血监测技术,能够反映从凝血启动至血块纤溶的动态凝血全貌,与其他检测手段相比,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物理性粘弹性监测技术,更能反映人体真实凝血状态。较传统的凝血检测技术相比,该技术不仅能反映凝血成分数量情况,还能能反映功能情况;对患者高凝、低凝状态都非常敏感。在临床实践中,研究发现功能动态检测比单纯的数量检测更能预示临床转归。目前该技术写入了《诊断学》人卫教材,《内科输血》卫生行业标准,写入了重症、麻醉、急诊、普外、妇产、心外、介入、骨科、消化等多个临床学科指南。说明该技术应用广泛,获得了临床专家的广泛认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实验技术。
第三章:血栓弹力图在妊娠期凝血疾病中的应用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鉴于目前ITP诊断都是依照排除性标准,妊娠期生理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较难区别。血栓弹力图MA受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功能同时影响。如果稀释性降低,MA变化与PLT计数呈正相关;如果是免疫性降低,MA变化与PLT计数变化不相关,结合临床表现及发病概率,可以考虑ITP发生。
2.HELLP综合征
HELLP综合征以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和溶血为特点,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占所有妊娠的0.12%~0.16%。HELLP综合征多发生妊娠的中后期,在产前发病者占69%,产后发病者占31%,患者平均年龄为25岁,经产妇发生率高于初产妇。HELLP综合征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凝血因子、血流动力学和肝肾功能的严重紊乱所致。通过血栓弹力图可以显示孕妇整体凝血状态,区分凝血紊乱主要矛盾,为后续血液制剂的输注及效果的评估提供有力的证据。
3.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C)
羊水栓塞、血液肿瘤、感染、中*等疾病会诱发DIC的发生。在诊治过程中,DIC不同分期有不同的凝血特点及不同的救治特点,根据分期治疗会明显影响到预后。血栓弹力图可以协助DIC分期,指导成分用血,抗纤溶药物使用及低分子类肝素药物使用。
4.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不常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伴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临床特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性性贫血,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和肾损害等。多数病人无诱因可寻,称为原发性。少数病人可有遗传、免疫异常、感染、妊娠或用药史等背景,如继发于药物过敏(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磺胺药、碘、苯妥英钠、氯喹、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普鲁卡因胺、口服避孕药等);中*(CO、染料、漆、蜂和狗咬等);感染(细菌、立克次体、呼吸道及肠道病*、流感、单纯疱疹、CoxakieB、支原体肺炎属等);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SLE、多动脉炎、舍格伦综合征);妊娠后期、肿瘤化疗(丝裂霉素多见)、环孢素A,服用雌激素及孕酮、注射疫苗等。孕妇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血栓弹力图表现为MA与PLT计数的背离现象,并且整体表现为正常状态或高凝状态或轻度异常现象。根据血栓弹力图指标结合临床表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血液制剂输注,改善患者预后。在结合血浆置换及药物治疗过程中,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协助临床诊疗工作。
5.重度子痫前期
子痫发病相主要与血管痉挛、内皮细胞激活、升压反应增加、前列腺素、一氧化氮、内皮素和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的蛋白质等一系列原因有关。可以造成肝脏细胞缺血缺氧坏死,脑血管出血与血栓形成,子宫胎盘灌流异常,凝血功能紊乱等表现。血栓弹力图可以辅助检测凝血变化,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预防子痫及胎儿宫内迟缓。
6.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ELP)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称产科急性假性*色肝萎缩,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临床表现与暴发性肝炎相似,既往文献报道母儿死亡率分别为75%和85%,但如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亲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可降至58.3%。病人会表现出显著的凝血紊乱,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凝血紊乱的程度、区分凝血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血液置换或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分析异常出血原因,指导相关药剂或者血液制剂使用。
7.易栓症(Thrombophili)
易栓症是是指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有可能选择性影响子宫胎盘循环而导致胎盘发生微血栓、形成胎盘纤维沉着、胎盘梗死灶、从而引起胚胎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胚胎发育不良或者流产。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波立维、噻氯匹定的时候,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药物使用效果。
8.抗磷脂综合征(APS)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动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妊娠早期流产和中晚期死胎)和血小板减少为表现,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PA)。如果不予以治疗,70%以上将发生自然流产或者胎死宫内。血栓弹力图表现为高凝状态,结合凝血常规及血常规等实验检查,可以评估病情变化,指导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使用效果。
9.深静脉血栓血栓
妊娠期血栓前状态未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恰当,则可能发展为血管栓塞,导致流产、早产。低分子抗凝药物抗凝治疗及尿激酶溶栓药物使用,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药物使用效果。
第四章:血栓弹力图在围产期的应用
1.产后大出血(PPH)
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这些原因可共存、相互影响或互为因果,都会导致子宫大量出血。血栓弹力图可以指导血液制剂的输注,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2.羊水栓塞(AFE)
羊水栓塞是由于羊水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循环衰竭、DIC及MODS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血栓弹力图可以协助DIC不同的分期,进而指导不同时期的治疗。
3.产褥期疾病
产后2小时极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子痫、产后心力衰竭等;产褥中暑;产褥感染;血栓性静脉炎;脓*血症等。以上产褥期疾病都会导致凝血紊乱,血栓弹力图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使用过程中可以指导药物使用及效果评估。
第五章:血栓弹力图应用时间推荐
1.检测方案一:
建议孕12周;孕27周左右;产前;产后2h;产后24小时;产后42天各做一次活化凝血检测。
2.检测方案二:
低分子肝素在使用前做活化凝血检测,使用药物4小时之后再做一次活化凝血检测以评估药物效果。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在应用第7天采用血小板图检测,评估药物效果。
因此建议孕妇在妊娠12周建档时,进行第一次血栓弹力图试验检测,建立基线;妊娠20周第二次检测,;评估子痫前期风险;妊娠38周第三次检测,评估产前凝血功能状态;产后进行第四次检测,评估产后血栓或出血风险。
另外针对子痫前期高危因素者的抗凝治疗,可以指导、监控阿司匹林的使用。阿司匹林的用法:从妊娠11-13周,最晚不超过妊娠20周开始使用,每晚睡前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mg至36周,或者终止妊娠前5-10日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