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我们经常会做的检查,比如体检、发烧,更不用说住院了。可看到血常规报告单上如天书般的数字,还有一个个或上或下的箭头,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血液肿瘤专家梁洋医生研究员教读者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
血常规是我们常做的检查图/陈辉
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与我们免疫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息息相关,如果白细胞指标过高或过低都可能预示一些问题。
白细胞通常与细菌感染
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升高提示身体内有细菌感染,比如说你正在扁桃体发炎,喉咙疼痛难忍。有时候,你可能感觉不到有明显的不适,但身体内其实有隐形感染,白细胞也会升高。细菌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升高往往还伴随有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其他少见的情况下,比如血液肿瘤,也有可能会导致白细胞数量的显著异常增加。
引起白细胞下降的原因有很多。这里要提醒的是,白细胞减少会大大增加感染的几率,出门建议戴口罩,如果白细胞低于建议尽快就医,查找病因。
过度疲劳:检查前身体过度疲劳等都可能引起白细胞轻度下降(如-),这种情况,如果注意休息,半个月或一个月后复查,白细胞一般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如果身体正受到病*感染(如病*性感冒),会出现白细胞的轻度下降,比较严重的病*感染,如EB病*,同时伴随有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的轻度升高,或伴随有淋巴细胞形态异常。
接种疫苗:刚刚接种疫苗后也可能出现白细胞的降低。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等,女性更常见。
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抗甲亢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及咨询医生。
其他:某些低增殖性的血液肿瘤,也会出现白细胞下降的情况。
红细胞/血红蛋白
红细胞有运输氧气功能
红细胞是人体内运输氧气的航空母舰。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现在多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以每升(一千毫升)血液中有血红蛋白多少克为准。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使用价值近似,血红蛋白的升高和降低可参考红细胞升高与降低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的增多有真假之分。红细胞升高人的脸色会发红,体力旺盛,特别是真性红细胞升高者脸色甚至会红到发紫。
假性:假性红细胞增多,也叫做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如果长期在氧气稀薄的高原地区生活,人体会代偿性地出现红细胞增多,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求。如果人离开高原一段时间后(半年到一年),红细胞又会恢复正常。人体在严重脱水的情况下,血液浓缩,也会出现假性红细胞增多。
真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一般伴有血红蛋白的异常升高。
引起红细胞降低的原因分为异常丢失、破坏增加、生成减少。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降低,如果行驶的车辆燃油不足或者耗竭,患者会表现为脸色发白发*、身体易疲倦、容易头晕、走一会儿就会喘气。
异常丢失:比如时候月经量过多或月经期过长、痔疮、胃溃疡、肠道肿瘤等都会引起慢性失血。特别是中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红细胞持续下降,最好做一次胃肠镜。
破坏增加:广东比较常见的蚕豆病就属于这一情况。患者身体内由于缺乏一种特殊的代谢酶,进食蚕豆后,红细胞就会遭到破坏而出现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也属于这一情况,患者晨起时尿液呈酱油色。血液肿瘤也可以引起红细胞的下降。
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就属于这种情况。骨髓中有很多造血干祖细胞,生长分化后进入血液,就会形成成熟的血细胞,如果把造血细胞当成种子,骨髓就是土壤,种子和土壤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就不能产生新的血细胞,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种主要的血液成分下降,也就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另外,肾脏疾病也会伴发红细胞生成的减少。
血小板有止血功能
血小板
血小板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升高往往提示或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这也是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持续增加需要警惕肿瘤的发生。血小板的升高一般不会引起身体不适,多是在体检时发现。血小板的持续升高会增大血栓发生的风险。
引起血小板降低的原因比较多,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会表现为身体轻轻磕破就会出现青一块紫一块。
ITP(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感染或体内有抗体会引起该病。
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为特征。之前TTP预后差,病程短,不及时治疗病死率80~90%,随着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预后大大改观,病死率降至10~20%。
感染性疾病:某些病*感染的情况下,也可以出现血小板的下降。
血液肿瘤以及其他肿瘤侵犯骨髓:由于肿瘤细胞入侵骨髓,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是骨髓内最先受伤害的,也是最慢恢复的。一旦恢复,通常意味着血液肿瘤的控制。
放化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由于化疗药物和放疗治疗对于骨髓的抑制作用,导致一定时间内,血小板的生成受抑制减少。但是一般来说,抑制期结束如果肿瘤得到控制,血小板可以恢复。
文/羊城晚报记者陈辉通讯员欧晓芳
图/视觉中国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责编:陈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