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例TTP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复制链接]

1#
作者

陈旭

单位

医院医学检验部

案例经过

患者,女,58岁,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左上肢麻木、言语不清,无发热、畏寒、心慌、心悸、腹痛、腹泻、便血等不适,遂就诊于外院。

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4g/L,血小板数8x/L。头颅MR:右侧侧脑室旁、左侧半卵圆形中心多发腔梗,未见新发病灶,予以对症治疗(具体不详)。

年1月19日患者解浓茶样小便,感头晕、头疼、乏力、恶心,无发热、心慌、腹痛、黑便等症状,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遂来我院血液专科就诊,门诊以“血小板减少”收入血液内科。

入院当日检查:PLT5x/L,HGB59g/L,乳酸脱氢酶(LDH).8U/L↑,直接胆红素25.2μmol/L↑,间接胆红素.6μmol/L。

案例分析

初步诊断:由于患者5天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言语不清),结合血常规结果,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三联征”症状,高度怀疑该患者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确诊。同时,送第三方机构检测ADAMTS13活性。

初步治疗:本病凶险,病死率高。在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本病时,不论轻型或重型都应尽快开始积极治疗[1-2]。此时,临床医生通过和家属沟通,在等待检测结果的同时,立刻开展血浆置换治疗,同时激素冲击、护胃、补钾等对症治疗。

后续检查结果: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碎片明显增高;同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5%;Coombs试验阴性。

根据年版《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明确诊断TTP需具备以下几点:

1.具备TTP临床表现。如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三联征”,或具备“五联征”。临床上需仔细分析病情,力争早期发现与治疗。

2.典型的血细胞计数变化和血生化改变。贫血、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尤其是外周血涂片中红细胞碎片明显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

3.血浆ADAMTS13活性显著降低。

本案例中患者,出现“三联征”,贫血,血小板显著下降,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碎片红细胞,LDH升高以及ADAMTS13活性5%,显著下降,故诊断明确。

进一步治疗:持续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血液学指标。治疗过程中,考虑到该患者HGB,PLT升高趋势不明显,故在血浆置换的同时,分别于1月31日,2月7日加入利妥昔单抗治疗。从图1,图2可以看出,加入利妥昔单抗治疗后,PLT,HGB有较明显上升。同时,进行两次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外周血涂片中碎片红细胞比例显著下降,LDH也恢复到正常水平。

图1治疗前后HGB变化

图2治疗前后PLT变化

后续:该患者目前已出院,医生建议出院后注意观察神志、言语、肌力情况,定期复查血常规、外周血分类、肝功能、乳酸脱氢酶等,血液内科门诊随诊。

总结

实际临床工作中,TTP的发生无特异性,不同患者的首发症状不尽相同,在TTP早期,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贫血。我们也应尽早完善LDH,外周血形态学,ADAMTS13活性的检测。

同时需指出的是,临床上即使由于某些外在原因导致暂时缺乏TTP诊断性检查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危重情况,在充分与患者家属沟通的情况下,应先拟诊TTP并开始及时治疗。

本案例中,当出现相应TTP症状时,临床及时给予了血浆置换,对于患者病情的缓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该患者由于ADAMTS13活性极低,复发风险高。定期检测PLT和ADAMTS13活性有助于预后判断[1]。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33(11):-.

[2]汪嘉佳,江继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5(27):-.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