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罕见病例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诱导血栓 [复制链接]

1#

TMA描述了微血管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及导致组织器官(尤其是肾脏和大脑)缺血和坏死的病理过程。TMA是许多疾病的病理特征,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性尿*症综合征(HUS)和非典型溶血尿*综合征(aHUS)。罕见但值得重视的是,TMA的产生也可能与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恶性高血压、肾移植(排斥反应或药物*性)等相关。在此我们分享一个非常少见的病例,此患者发生AKI,MM诱导TMA可能是潜在诱因。

TMA是一种病理损伤类型,表现为全身微血栓形成、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缺血,尤其是肾脏和大脑。TMA综合征的病理特征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血栓形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损伤。

DrJamesGeorge将TMA分为原发和继发。原发性TMA见于9种疾病,最常见的是TTP、HUS。继发性TMA与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恶性高血压、妊娠、肾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排斥反应或药物的*性)相关。浆细胞病常常伴发恶性肿瘤,这种情况与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增生导致的肾脏疾病相关。在本章中,我们提供并讨论了一例非常罕见TMA,此病例最终被诊断为早期MM。

患者是一位42岁的海地男性,既往有混合结缔组织病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病史,因呼吸急促、体重下降、疲乏、脚踝部浮肿14天入院,诊断为AKI。入院查血肌酐3.07mg/dL;尿常规:PRO2+,BLD2+;尿沉渣镜检可见变形红细胞;血常规:血红蛋白6g/dl;平均红细胞体积87.5fL,红细胞压积20.3%,白细胞计数/m2,中性粒细胞比例90%,血小板计数/m2;血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抗体检测阴性;结核相关抗体检测阴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血清学检测除了RNP、ESR异常外,包括ANA、ANCA、HLA-B27、抗Smith抗体、抗SS-A、抗SS-B、抗着丝点B抗体、抗Jo抗体等均阴性;血清白蛋白为2.1g/dL,,血清球蛋白为4.7g/dL。

肾活检病理表现: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缺血(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皱缩)。肾间质可见局灶状纤维化,肾小管可见局灶状萎缩,部分动脉和小动脉管腔内可见血栓,血管壁轻~中度增厚。肾小球直接免疫荧光染色:IgG、IgM、C3、C1q、纤维蛋白原、白蛋白、κ和λ轻链阴性。可见IgA、κ和λ轻链非特异性沉积在毛血管壁。电镜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基底膜、肾间质、周围毛细血管壁无免疫电子致密物沉积,但是可见足细胞的足突轻度融合。(见图1)。

住院的4周内,患者因贫血输注3单位的红细胞悬液后血红蛋白维持在8g/dL。其他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U/L,结合珠蛋白8mg/dL;外周血涂片提示溶血性贫血;骨髓活检:巨核细胞正常,血小板计数个/mm3,提示血小板减少。随着持续的溶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衰竭,TMA可诊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5天后因肾功能持续恶化,开始血液透析。

住院25天后,患者尿量增加,肌酐稳定在2mg/dL左右。在血浆置换前查补体水平正常,ADAMTS13的活性水平为57%。血清蛋白电泳检测提示:白蛋白占32.66%,球蛋白占15.1%,M蛋白占30.05%,单克隆球蛋白占3.7%。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提示M蛋白为IgG,其水平在mg/dL。血清游离轻链k18.2mg/dL,λ5.28mg/dL,k/λ为3.45。尿蛋白/尿肌酐mg/g。骨髓活检显示单克隆浆细胞增多,其中18%为恶性浆细胞。不幸的是,在开始治疗MM前,患者因出现严重脓*血症而死亡。

讨论

MM占肿瘤性疾病的1%,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3%。20%至40%的MM患者可发生肾功能损害,80%以上的患者表现为蛋白尿。肾脏损伤的机制可分为免疫球蛋白相关和非免疫球蛋白相关两类。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引起的3种最常见的疾病是管型肾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和AL淀粉样变性。MM引起肾损害少数表现为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微小病变肾病,IgA肾病,高粘滞综合征。MM产生的轻链大约40%~60%会引起严重的肾脏损害。

此病例TMA是最初的表现,合并MM引起肾损害非常罕见。此患者肾功能衰竭急剧坏转,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实验室检查提示微血管性溶血,并伴ADAMTS13活性水平、补体水平正常。肾脏病理提示无免疫复合物沉积,但是在个别微血管腔内可见血栓。血和尿蛋白电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骨髓活检结果证实了MM的诊断。在准备开始治疗MM前患者因发生脓*血症而死亡。

MM诱导TMA的机制非常复杂,可能是免疫球蛋白直接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是抗ADAMTS13的抗体IgG导致其活性降低发生TTP。免疫球蛋白诱导内皮损伤的机制也可能与肾小球滤过的轻链相关。经过一列生化过程产生具有细胞活性的炎症因子如IL-6和IL-8,引起氧化还原转录因子NF-κB和丝裂活化蛋白激酶的形成,最终导致炎症细胞浸润、基质沉积和纤维化。

诱导TMA的其他机制还包括全身化疗或干细胞移植后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曾有对1名MM合并TMA的患者应用eculizumab治疗成功的临床报道,这提示补体介导此病的发生,但未经进一步研究证实。

在1项对77例MM患者进行尸检的研究发现:有10例TMA,其中一些已经进行了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另有文献报道了9例TMA伴MM的患者,其中4例以TMA为首发症状,5例接受治疗,主要药物为硼替佐米。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情况下,MM可发生TMA。在大约1/3的MM患者以TMA为首发症状,且经治疗后改善。有报道表明: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可能在MM发病过程中产生。在这些患者中,可能的机制是副蛋白阻碍了GP1b与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相互作用。另一研究报道显示:1组接受骨髓移植的MM患者接受抗C5单克隆抗体(eculizumab)治疗后,肾功能改善。这就产生了一种假说:补体或补体调节因子也可能是MM发生肾损害的原因之一。但是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很少。

MM和恶性浆细胞表现是非特异的,诸如体重减轻、乏力、骨痛、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同样,肾损伤的症状也不典型,有时候患者表现为AKI而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AKI、血液病和TMA时应考虑恶性浆细胞病的可能。

经患者许可,作者观察MM合并TMA的进展及结局,以进一步了解此类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包括ADAMTS13、补体和补体调节因子的可能作用。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血浆置换治疗MM合并TMA.的潜在益处。

参考文献:

SavneekChugh,MD,AsimKichloo,MD,FirasJafri,MD,LigaYusvirazi,MD,andRobertLerner,MD.MultipleMyelomaastheUnderlyingCauseof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LeadingtoAcuteKidneyInjury:RevisitingaVeryRareEntity.JournalofInvestigativeMedicineHighImpactCaseReportsJuly-September:1–4.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