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报告AST无故升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复制链接]

1#

一位健康的27岁女性因AST(-U/L)慢性升高而转诊,无其他异常。患者血清使用PEG(聚乙二醇)沉淀后,AST3U/L,因此怀疑存在大AST。

这名女性因急性肠系膜炎而入院,原因为肠系膜炎超过1.5年。她抱怨说自己累了。她的病史中只提到偏头痛,她接受托吡酯治疗,75毫克。体检显示一名健康女性没有明显异常。腹部正常,无肝肿大、压痛及蠕动异常。心、肺、肾、甲状腺正常。心电图未见异常。肝脏结构正常。实验室研究结果如下:AST,U/L(参考间隔,14-36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U/L(参考间隔,<41U/L);乳酸脱氢酶,U/L(参考间隔,-U/L);碱性磷酸酶,49U/L(参考间隔,38-U/L);γ-谷氨酰转移酶,17U/L(参考间隔,12–43U/L);肌酸激酶,67U/L(参考间隔,30–U/L)。未发现溶血。年3月至年5月期间进行的先前实验室检查显示AST值在U/L到U/L之间升高。这些值并没有持续增加,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略有变化。在此期间,所有其他血液学和生化指标均正常。肠胃科医生推测有巨大的AST。基于文献报道,我们决定进行PEG沉淀试验,特别是因为血清的量很有限。沉淀后,上清液中AST的测定,AST不再被检测到,表示存在大AST。基于病人的病史,她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结果显示,大AST的存在是最合理的。大AST(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存在是一般在慢性肝炎、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很少在没有临床病理学证据的患者中被发现。慢性升高谷氨酰胺转氨酶水平正常,无其他慢性肝病、心脏或骨骼异常的迹象或症状提示存在大AST。在这些罕见的病例中,确定正确的诊断很重要,例如通过简单的实验室测试,避免不必要的耗时且侵入性的检查。目前缺乏流行率研究。一种大分子酶复合物的实验室检测可通过凝胶过滤色谱法(GFC)、超速离心法(UF)或聚乙二醇沉淀法。GFC被认为是参考标准,然而日常使用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它复杂、耗时耗力而且成本高昂。超速离心法是最近才提出的一种检测方法以非常高的精度。聚乙二醇沉淀法是简单廉价的方法,在大多数常规实验室中都是可行的,其有效性已经被广泛地证明用于测定大肌动蛋白和大淀粉酶。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些局限性,比如干扰某些分析。大多数大的AST复合物是AST-IgG复合物,很少见到IgA复合AST。然而,后者是与恶性肿瘤相关。复合物类型的识别例如,可以用特异性抗血清或电泳进行沉淀。

该方法的优化包括对沉淀的蛋白质和脂类进行分析,测试不同PEG浓度和离心时间的影响。25%(m/v)PEG溶液的结果最可靠。离心时间在10-30min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31个正常患者样本获得参考范围(平均聚乙二醇沉淀后,AST活性为原来的35.1%,95%置信区间14.5–62.5%)。回顾性分析例AST升高的患者,发现另一例阳性。无其他肝病、心脏或骨骼异常迹象的慢性AST升高提示有大量AST。实验室检测可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超滤法或聚乙二醇沉淀法。通过简单的PEG沉淀证明,早期识别大AST可以避免耗时和侵入性的检查。

我们回顾性调查了大约1个月(个样本)。首先,我们选择了所有的样品AST升高(/;18.8%).随后,基于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胆红素值,进一步选择。只有对AST单独升高和其他参数正常(在我们的参考限值内)的样本进行了进一步调查(88/;6.4%).我们特别挑选了长期AST升高,没有其他异常肝或骨参数的患者,以及结合他们的临床背景。最后,11个样本用PEG沉淀法测定。只有一个样本9个月内的AST(平均AST62.3±5.6U/L)显示阳性结果。这名病人已知患有结肠癌并有肝转移,尽管没有其他实验室异常与肝脏病理学相关。Nagamine等人已经提到巨AST在恶性肿瘤中的患病率较高。

对于未来,检验科和临床医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对于早期识别可能的大AST是很有必要的。这将避免患者耗时,侵入性的检查和不必要的治疗。PEG沉淀法测定大AST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

文章来源:

如需全文PDF请加:

视界因你分享不同

狗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