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ICU患者该怎么输血 [复制链接]

1#

  ICU病人具有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的特点,经常累及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因其影响凝血的因素多,出现血栓、出血、贫血的情况多见,故“合理输血”是抢救危重病病人的一条重要“生命线”。如何利用有限的血液资源,合理有效的抢救危重病病人是ICU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用血呢?
  首先,选择正确的输血方式——成份输血是主流
  传统的输血治疗,不论患者的治疗需要一概输给全血是十分不合理的。实践证明大约80%以上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所缺乏的不是全血,而仅仅是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千篇一律输全血,患者既得不到足够治疗量所需的血液成分,其他大量血液成分既发挥不了作用,反而增加了患者循环负担(血容量增加),同时作为刺激物(免疫原)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对日后输血将带来不同程度的输血免疫反应或产生无效性输注等不良效果。随着目前输血采集、分离、贮存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份输血已成为现代输血治疗的主流。成份输血能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的目的,大大提高疗效,又可一血多用,合理使用血源,节省血源,还减少无须要成分输入造成的不良反应。目前世界上医疗水平先进的国家,成分输血占输血治疗中的95%以上,成分输血比例已列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
  其次,明确为何需要输血?——输血的目的及适应证
  输血治疗是ICU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输血治疗可以补充缺失的血细胞成份、补充血容量、纠正病人的贫血状态、改善氧合及凝血机制、纠正免疫机能不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DIC等作用,同时,也可能带来感染肝炎、艾滋、梅*等病原微生物,过敏及加重脏器功能负担等不良反应。因而,输血适应症的把握尤其重要。合理的把握输血适应症,不应机械地以血常规中各血细胞成份的指标多少来判定,应该综合病人浑身输血影响因素来评价,常见的输血因素有:失血(是内出血还是外出血,出血量及速度如何),是否存在溶血、其心肺脏器功能与组织供氧之间的关系如何,贫血的原因是什么,机体对失血/贫血的耐受能力怎样,以及预期需要输血(出血是否止住或是持续的时间、预期的外科手术及操作可能带来的失血风险)等等。
  第三、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输血的时机及时间
  一旦病人有输血适应症,需要输血之前,合理把握输血时机及输血前的充分准备也是输血治疗取得效果很大化的有利保证。在输血前,我们通常应考虑:能否减少出血,改善病人造血功能,以降低病人的输血需求?在决定输血之前或者血液制品尚未获取到的情况下,是否应先给予其他代替治疗,如静脉补液或给氧?当无法及时获得血液时或血源紧缺时,有何其他治疗措施?能否调动家属互助献血等等都是我们临床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我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临床的输血指征:对围手术期病人,无器官器质性病变、血容量正常者Hb70g/L,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病人,应保持Hbg/L。病情稳定的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时,不应输血,但老年患者、合并心、肺疾患的患者对贫血耐受性差,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血。慢性贫血Hb60g/L时,考虑输血。
  第四、输什么血、输多少——血液制品种类及量的把握
  血液制品的目前分为有形成份(血细胞)及无形成份(血浆)两部分,前者包括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红血球常见类型分为浓缩红血球、悬浮红血球、洗涤红血球、冰冻红血球及少白红血球;白血球分为白血球血小板混悬液、单采粒细胞;血小板分为浓缩血小板、单采血小板。后者分为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每一种血液制品成份,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及相应的适应症,需要临床医生去掌握。
  如临床常见的红血球:1、悬浮红细胞,即浓缩红血球加红血球保养液(每单位红血球悬液体积约为ml),Hct:50-65%。2、少白血球的红血球:残留白血球2.5×/单位。目前,提倡由血站在采集血液后,立刻用过滤法去除白血球;(因白血球在贮存过程中,易于崩解,形成碎片,释放危险因子,引起各种不良输血反应,危害输血安全)。少白血球红血球适应症:1)反复发生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2)预防人白血球抗原(HLA)同种免疫抗体产生(可能接受器官移植者,需长期输血者等);3)防止输血传播巨细胞病*(CMV);4)预防输血造成的免疫抑制5)不能预防GVHD3、洗涤红血球:用生理盐水洗涤红血球3次,红血球回收率70%,白血球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8%。其适应症:适用于对血浆过敏的患者,有时用于新生儿输血以减少抗凝剂及钾的输入。
  总而言之,我们得避免一个误区,输血并非越多越好,合理输血既能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又节省有限的血液资源。合理输血需要临床医生熟习掌握输血的各项基本知识,全面综合地谨慎分析输血的收益与风险,我们应时常多考虑这个问题:“假若这位病人就是我自己或我的孩子,在此种情况下我要接受输血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合理输血。文档来自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