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txbyjgh.com/

白血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血液和骨髓检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目前主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类标准和临床指南。以下是核心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提示需进一步检查)典型症状:

淋巴结肿大(无痛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肝脾肿大(尤其脾脏明显肿大)。

骨痛(胸骨压痛常见于急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见于中枢神经受累)。

血液系统异常:乏力(贫血)、反复感染(白细胞异常)、出血(血小板减少)。

全身表现:发热(抗生素无效)、体重骤降(1-2个月内>10%)、盗汗。

器官浸润表现:

高危人群:

有白血病家族史、长期接触辐射/化学毒物(如苯)、既往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接受过化疗/放疗者。

二、实验室检查核心标准

1.血常规及外周血涂片

异常指标:

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降低或正常,急性白血病常伴原始/幼稚细胞>5%)。

贫血(Hb降低)、血小板减少(PLT<×10?/L)或血小板升高(如慢性白血病)。

外周血涂片:人工镜检发现原始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如CML的幼稚粒细胞、ALL的原始淋巴细胞),或细胞形态异常(如毛细胞白血病的“毛细胞”)。

2.骨髓穿刺与活检(金标准)

骨髓涂片: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显著增多,原始细胞<20%,伴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外周血成熟小淋巴细胞≥5×10?/L,骨髓中淋巴细胞≥40%,伴CD5、CD23阳性等免疫表型特征。

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20%(WHO标准,取代旧版30%),伴细胞形态异常(如Auer小体提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慢性白血病:

骨髓活检:评估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分布(如低增生性白血病需活检确认)及是否存在纤维化(如骨髓纤维化相关白血病)。

3.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

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如CD13、CD33、CD19、CD34等),区分髓系(AML)、淋系(ALL)及亚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表达CD、CD13,不表达HLA-DR)。

4.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

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如AML-M3的t(15;17)、ALL的t(9;22)费城染色体)。

基因检测:

融合基因(如BCR-ABL、PML-RARα)、突变基因(如AML的FLT3、NPM1,CLL的TP53、IGHV突变),用于分型、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如伊马替尼针对BCR-ABL阳性白血病)。

三、特殊类型白血病的诊断要点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低下,但原始细胞≥20%,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后者原始细胞<5%)。

慢性白血病早期:

如CML慢性期,血常规可能仅白细胞轻度升高,需依赖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确诊。

特殊亚型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外周血/骨髓可见“毛细胞”(胞浆有绒毛状突起),表达CD25、CD等抗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需通过免疫分型区分B细胞型(占85%)或T细胞型,后者常伴纵隔肿块。

四、鉴别诊断(排除类似疾病)

感染/炎症反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白细胞升高(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无原始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原始细胞<20%,但存在病态造血(如红细胞多核、粒细胞分叶异常)。

其他肿瘤骨髓转移:如肺癌、乳腺癌转移至骨髓,可查见癌细胞而非白血病原始细胞。

良性淋巴细胞增多:如病毒感染(EB病毒、巨细胞病毒)导致的淋巴细胞升高(以成熟细胞为主)。

五、诊断流程总结

初步筛查:症状+血常规+外周血涂片,发现异常(如原始细胞、三系减少、肝脾淋巴结肿大)。

确诊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活检)+流式免疫分型,明确细胞类型及原始细胞比例。

分子分型:染色体核型+基因检测,确定分子生物学特征(指导治疗及预后)。

分期评估:影像学(如CT、超声)排查器官浸润(如中枢神经、睾丸、脾脏)。

关键结论

核心标准:骨髓原始细胞≥20%(急性白血病),或特征性分子生物学异常(如CML的BCR-ABL阳性)。

多维度诊断:需结合细胞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结果,缺一不可。

临床意义:精准诊断是制定治疗方案(如化疗、靶向药、移植)的基础,避免漏诊或误诊。

若怀疑白血病,需尽快至血液科就诊,通过规范检查明确诊断,避免仅凭症状或单一指标判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